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1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早對喬琰有所看好下注的衛覬在去年十月里替她延請來了張芝,又以河東世家的名義收攏河內方向的民眾,在這長安朝廷建立後,喬琰也自然而然地對他發出了出仕的邀請。

但因衛覬在早前沒有實際的履歷在手,所以先讓他協助楊修完成這齣論酒會。

而後再以此功出任為喬琰所舉薦的右扶風。

直接從太守這一檔做起,即便是衛覬出身世家名門,在本事上絕不差,又攤上了一個有些特殊的時候,也著實是高升了,更難免為人所詬病,除非……

除非喬琰篤定,這齣論酒會所能起到的效果,絕不只是一個限酒令而已。

衛覬觀喬琰面色沉靜,其中分毫也沒有被近來長安城中的一些聲音所干擾的樣子,心中有了些揣測,又聽她說道:「與其說是論酒會,不如說這也是長安盡顯其都城風範的盛會。」

「若無一個可能打破全勝神話的噱頭在前,又如何能讓人將目光都集中在此地呢?」

衛覬依然有些不解。

不過他已從喬琰的話中聽出了些門道來。

想到他進城來的途中專門往城南繞行的一遭,一如同樣從東面而來的張昶兄弟所做的那樣,他便下意識地開口問道:「那城南的長安路也是其中的一環?」

雖然還沒到土法水泥路徹底養護成型的時候,卻也已經能讓人看出幾分端倪來了。

隨著時日推移,從開端的「長安」二字到從桂宮對應出的末端,都逐漸形成了板結成塊的樣子,就像是一塊渾然一體的巨大石塊。

從表面上來看,原本濕漉的水泥表面也在陰乾之中變成了乾燥的平面,好像已從可以在其上刻畫轉為了不能留痕。

當然,到底是不是真如衛覬所猜測的那樣,還得等到真走上去之後來做出個驗證。

喬琰也沒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只回了句「你很聰明。」

和衛覬這種聰明人說話還是很舒坦的,尤其是他這人聰明歸聰明,走的卻是務實的路子。

在喬琰暗示另有其他項目後,他也並未多問,便接下了和有釀酒行當的世家打招呼的任務。

喬琰盤算了一番,負責接待的身份代表和形象代表都有了,奇觀在養護中,竹紙在五月能送來第一批,高濃度的酒精可以直接從并州送來,其他的東西也早已籌備妥當,那麼在這場盛會開辦之前,她已沒什麼要做的了。既然如此,也不必將精力都集中在此事上面。

於是那些在四月末五月初抵達長安的人便聽聞,喬琰這會兒人已不在長安城裡了。

丟下了這麼一個大新聞之後,她就丟下長安城裡的風暴,自己跑了?

眾人剛面面相覷,又聽聞喬琰其實是去折騰長安上游的渭水防治去了,只能坐了回來。

打從四月中旬開始,長安周遭的田壟上就已經是新苗青青的樣子,雖還未到繁盛的時候,但其間生氣勃勃之態,也不免讓人在明知尚有存糧的情況下,也覺望之心喜。

這關中平原引渭水及其支流澆灌,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確實是一片適合耕作的田地。

眼前景象,讓人很難想到在數年前此地還曾經經歷過三輔蝗災的災劫侵襲。

但要喬琰來看,關中平原需要提防的絕不只是旱災。

目前擔任著都水使者的畢嵐也同樣是這個想法。

喬琰在順著河岸走的時候便聽到畢嵐說道:「渭水到了夏季的時候多有水患問題,目前的支流雖多,但還是難以保證不會出現倒灌的情況。要想確保今年的耕作成果不會遭到意外破壞,我們還是該早做準備。」

事實上不只是渭水有這種情況,改道頻頻的黃河在目前這個階段出現這個情況才多。

好在眼下在黃河流域的軍屯數量有限。

涼州的金城郡軍屯用的是湟水段,武威郡用的是祁連山下的盧水,并州除卻白道川之外其他灌溉所用的均為支流河道,漢中就不用說了,用的是漢水,而關中則是渭水。

比起現在就考慮黃河改道漫灌這樣的問題,還不如考慮渭水的治理。

在先有了在涼並二州開鑿河道水渠的經驗後,畢嵐也可以順理成章地將注意力轉移到渭水上來。

現在又有了劉焉這位好心人所提供的都江堰工程人手,畢嵐也多出了不少幫手。

伏壽跟在喬琰和畢嵐身後,聽著二人討論要在八月前完成對渭水的初步管控,在手中的本子上奮筆疾書。

早兩年間,她因為希望身在家中足不出戶的人也能對山川河流景象有所了解,在喬琰的鼓勵下從記錄并州的河流走勢特徵開始做起,當她將勢力範圍拓展到子午嶺的時候,伏壽也跟著跑來了泥水流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