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到半夜,忽聽金鼓齊鳴之聲,王粲醒來朝著窗外望去,見「天地普化,產氣淑真」,有妖麗之神人,稟自然以絕俗,踏雲而降。
因見到仙人的景象著實不常見,他一時之間忘記了旅途的疲累,連忙從客舍之中追了出去。
仙人羽衣翩躚而落,隨著距離的漸漸接近,讓人能看清她的相貌。
只見神女「希世無群,朱顏熙曜」,雖無金羽之首飾,無照夜之珠璫,無羅綺之黼衣,無縟繡之華裳,只白衣烏髮,披雲間月色,但依然讓王粲怔楞在了當場。1
也正在此時,在長安街頭的新路上,他看到了先前那將他驚醒的聲音來源。
那是一隊即將出征的甲士。
若說神女是天造之極,那出征的甲士便是地上兵戈之冠,所謂「建拂天之旌,鳴振地之鼓」,紛紛映入了他的眼帘。
在這第一印象的恢弘盛大景象過後,則是一出細緻的描寫,從「材官選士,劍弩錯陳」的平實表述,隨著整裝列隊進發到了最後階段,就成了「玄胄曜光,犀甲如堵」的驚人之態。
但到此還未完。
既是神女送征,那這神女和甲兵之間必然還有聯繫。
神女從空中俯視景象,開口祝禱,說這長安軍伍乃是「危不忘令庶士咸綏,安不忘掌備武樂修」,方有「自東自西,莫不來賓」,故而祝其出征順遂,早日實現天下既定之事。
在這賜福的景象中,隨著神女拂袖輕掃,甲兵腳下的路忽而化為了一條粼粼天河,與月色交相呼應,幾乎讓人睜不開眼睛。
也便是因為這樣的強光,王粲忽然醒了過來。
他這才意識到,原來他並不是真的在半夜被鼓聲所吵醒,見到了這樣的一幕,而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因白日所見的情景,這才讓他在夜裡夢到了這樣神異的景象。
他懷著悵然所失的情緒下樓用早飯,不知何時才能真的見到神女送征之景,哪怕是再夢到一次也無妨,但客舍的老闆卻誤以為他是來到長安思念家鄉,偷偷在他的湯餅底下塞了半個雞蛋。
至此,全篇結束。
喬琰看完了最後的一句,抬眸和蔡昭姬面面相覷。
王粲造謠了嗎?好像沒有,還真的很符合他人設的走了寫實路線。
他甚至沒在詩文中將這條長安路的修建歸因於神女,首段的來長安前所見,和末段的給外鄉人加半個蛋,都極具寫實意味。
所謂的神女送征,統統都是他的夢中所見,並非真實發生之事。
寫夢犯法嗎?
當然不。也理所當然地可以往誇張的方向來寫。
但看到這篇《神女送征賦》的人會怎麼想?
大概只會覺得在做夢之前的鋪墊和最後的回歸現實,都只是王粲這篇辭賦中充當行文結構的東西,他真正想要表達的還是在中間這段。
長安新路原本還是泥漿,現在卻變成了堅不可摧的樣子,想來就是神女賜福的緣故。
大司馬喬琰所統帥的部從何以能有這樣戰無不勝的兇悍,同樣是為天公所庇佑。
因其行事乃是他這辭賦中所言的「綏我武烈,篤我淳仁」,才得到了神靈之賜。
那神女相貌裝束之中的天然雕飾,不加累贅,和這條長安新路無比質樸,分明也是一脈相承的。
至於為何是神女而不是神男,誰知道是不是因為喬侯也是女子呢?
喬琰敢保證,要是把這篇辭賦丟給楊修,他能當場給出以上這一堆的閱讀理解。
從客觀上來評價,王粲的這篇作品在從昨日到今日的短短時間內就能完成,還能拿出這樣的質量,是絕對夠格放在樂平月報上展示的。
雖然他到如今也就只有十七歲,但樂平月報從編輯到撰寫稿件的人年齡都不大,把王粲混入其中,簡直毫無違和感。
可問題來了……
喬琰朝著昭姬問道:「要是把這個放在六月刊的文學板塊,是不是顯得我們太自吹自擂了一點?」
王粲雖然在這篇辭賦中說得清楚,他和長安朝廷之間沒有任何的關係,只是因為來拜訪朋友所以才來到的此地,但他在開篇其實就已經表達立場了。
他說的是「自彼京師」而不是「自彼長安」,也就是說,別管他出自的兗州是不是隸屬於長安朝廷,在他這位在野的大才這裡,長安才是這個「京師」。<="<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