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30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何顒這話中的評價說的是,張仲景雖然才思過人卻沒有做官的氣韻,大約還是往天下名醫的方向發展更有潛力。

以後世之人的眼光看來,這句評價說得倒是很精闢。可在如今這個還是官為貴醫為輕的社會背景下,這話卻顯然不是一句很應當宣揚出去的評價。

大概也就是張仲景這樣的人才會覺得,這是對他在醫學上繼續專精的肯定,自此勤求古訓,博採眾長。

他的這個侄子一時之間也不知道,喬琰忽然提到此事到底是抱有何種態度,只訥訥回了句「是有這麼回事。」

喬琰拊掌一笑:「那何伯求雖然身在鄴城,我卻相信他在品評名士上的眼力,既然他說張仲景將為良醫,不若令他親往長安一行,是為官還是為醫,且自己來做個決斷。」

「我自并州境內延請醫者開班授課,編纂成書,提純酒力,所為的無外乎是讓大疫之中民眾少受離亂傷病之苦。此事之中,為官者與從醫者所能起到的效用,前者還未必就在後者之上,若能讓人在其位謀其職,反為大善,不必強求。」

「因近年來的戰禍與疫災,朝廷本也有意增設醫官位置,若張仲景真有此能,何不來此一試?」

那年輕人似乎未曾想到會從喬琰口中聽到這樣的話,神情有片刻的怔楞。

但在從喬琰的部從那裡接過了如今修訂到最新版本的《備急方書》,接過了一份酒精樣品,以及一封由喬琰親筆寫就的邀請書函,還被人送上了回返南陽的馬車之時,他才終於意識到,自己所聽到的確實是真的。

當朝大司馬對他伯父張仲景的邀請也確實是出自誠心,絲毫也不見對醫者的輕忽之態。

想到伯父在為官之時不忘折騰出的坐堂看診之事,又想到喬琰所說的朝廷有意增設醫官,這麼看來,或許伯父還真能在此地尋到一個合適的位置,又並不會浪費了他早前在官場上的積累?

他必須儘快將這個好消息帶回南陽!

喬琰目送著對方遠去,可以確認今日這齣論酒會已將自己想要達成的目的都完成了,甚至還有了一點意外的收穫。

張仲景啊……不將這人請到自己的麾下,喬琰讓人包餃子的時候都有點不自在。

誰讓冬至吃餃子這種傳統還是因為張仲景而起的。

他讓人將羊肉和驅寒藥物包在麵皮之中煮成、分發給百姓的祛寒嬌耳湯,就是餃子的前身。

到時候也就有個名正言順將其推行出去的理由了。

醬油都有了,沒有餃子那像話嗎?

喬琰想到這裡收回了目光,轉頭就見盧植用一種相當微妙的眼神看著她,「盧公?」

盧植沉吟片刻後方才問道:「燁舒啊,恕我問個問題,醬油這東西你到底是何時研製出來的?」

「盧公為何忽然有此問?」

盧植回道:「早幾年你與我的往來信件中提到東坡肉,簡述其做法的時候說其是用醬與石蜜熬出糖色,但我總覺這味道並不像是你在信中所寫的那般美味。我尋思著醬味不如豉汁之味,便用豉汁替代,雖也算美味,還是覺得差了幾分,今日嘗到了這醬油所燒的雞翅,我才驚覺差在何處了。」

他狐疑道:「你不會在數年前就折騰出此物了吧?」

若按照喬琰和這些與會之人所說,醬油和原本的醬料真正突破性的進展還是在那個全料制曲的手法,通過這種生產方式可以減少鹽的投入,也不必再通過加放肉類來平衡味道。

換句話說,這不是在有條件和有想法的情況下很難形成的東西。

喬琰乾笑了兩聲:「五六年前就有了吧。」

當年讓褚燕帶著一部分薯蕷前往中原兜售,順便帶回了一部分流民,組建起了樂平山中的塢堡,所形成的成果其實還是挺多的。

但讓盧植用豉汁代替醬油燒了這麼多年,那還真是……可以解釋的!

她接著說道:「不早早將其拿出來也是權宜之計,畢竟醬油要成所需要的鹽還是不少的,醬油的出現也會衝擊鹽的銷量,而鹽恰恰是官營之物。若在當時的條件下貿然提出,以一州之地抗衡各州的鹽業進項,無疑是在自找麻煩。」

盧植若有所思,又聽喬琰道:「如今的情形卻大不相同,西宮鹽池、運城鹽湖和吉蘭泰鹽池鹽池分別供給涼州、司隸和并州的用鹽所需,且都有我方部從把守。若將用於傾售給世家生產醬油的鹽以及對外售賣的鹽進行價格調控,足以讓鹽和醬油各自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平衡國庫的營收,具體如何操作,我會讓人劃定個標準的。」<="<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