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3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他朝著喬琰指向的人看去,沉吟了片刻後憑藉著印象回道:「倘若我未曾記錯的話……此人乃是南陽張氏子弟。」

南陽乃是荊州與司隸相鄰最近的一個郡,因如今的荊州牧劉表和長安朝廷的關係尚可,會有南陽子弟前來,又出現在此地並不出奇。

畢竟此番論酒會也並未限制往來之人的身份,能給出想要參與此會的理由就可以。

不過南陽張氏……

喬琰想到方才這人在聽到了酒精消毒對大疫的效果後所做出的特殊反應,心中微微一動,「你說的南陽張氏,是否有個從事醫道的官員,名叫張機?」

張機這個名字可能讓人有些陌生,但他有個比他的名字更為耳熟能詳的字,叫做——

仲景。

張機張仲景!

寫出了方劑學巨著《傷寒雜病論》的張仲景!

254. 254(一更) 作品評選

早在光熹年間喬琰想要請華佗正式入駐樂平的時候,她就有考慮過將張仲景請來的事情。

也或許這個情況還應該追溯到更早的時候,就是在她決定於樂平種植薯蕷、積攢起第一筆身家的時候。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到了宋代的時候就已經變成了殘簡,其中關於雜病的部分就被整理成書《金匱要略》,裡面正有對薯蕷丸的記載。

從薯蕷聯想到他並不難。

比起華佗在外科手術上的創舉,張仲景更長於中醫從理論到實踐的體系構建,以漢末大疫,也就是他所記載的傷寒病症形成了他的醫療方劑學的主要紮根方向,對喬琰來說同樣很有實際應用的意義。

雖然如今還不是張仲景在建安十年開始撰寫《傷寒雜病論》的時候,但在桓靈二帝年間所發生的各種災病,席捲至於南陽郡範疇的依然不在少數,張仲景又是從十歲開始跟隨同郡醫者學習醫術,到如今已有三十年的時間了——

這足以讓他成為一名合格的醫者了。

為了即將到來的蝗災和大疫,喬琰寧可損失一部分利益也要讓各地莊稼中間隔種植豆類作物,也要將酒業牢牢地把控在自己的手中,又如何會錯過張仲景這樣的醫中之聖。

若喬琰並未扶持劉虞在長安繼位,自己也未曾從原本的并州一地變成與荊州接壤的狀態,她是很難請到張仲景來此的。

誰讓南陽張氏這樣的士族身份和張仲景父親曾經在職為官的履歷,讓荊州在察舉孝廉之時毫無懸念地將他選了上去。所以早在十幾年前他就已經在荊州為官了。

身在并州涼州的喬琰無權將他調度過來,頂多邀請在野的華佗。

現在卻是將他請來的條件和必要性都滿足的時候了!

聽衛覬給出了個肯定的答覆,喬琰示意人將那南陽張氏的年輕人請到她的面前。

喬琰打量著對方有些拘謹的表現,笑道:「現在已不是論酒會的時候,這裡也是長安郊外而不是長安城中,你徘徊在此地未曾離去,也大可以解釋成是要欣賞長安郊野的日暮風光,順便醒一醒酒,難道我還能因此將你以什麼窺伺之罪抓捕下獄不成?」

這年輕人尷尬的面色微有一緩,「並非是有意為之,只是……」

喬琰道:「有話便說吧,我見你方才聽聞高純度酒能防治災病的時候就舉止有異,可見是有話要說。扭捏避諱反倒耽誤大事,還不如直接說個明白。」

被她這一打斷加之鼓勵,那年輕人回道:「君侯容稟,我聽聞防治大疫中有奇效而失態,實是因為,光和與中平年間大疫,我南陽張氏子弟由原本的三百餘口陡降至二百餘人,足有三成的子弟親眷喪命,家中伯父自小學醫,堪稱醫術精通,這兩年間已將研習目標轉向了傷寒症,驟聽此物於大疫有用,卻又需限額發售,便想……」1

「先替伯父多求購幾份帶回南陽。」

似乎是擔心喬琰覺得他的用意,他連忙解釋道:「我伯父確實長於醫道,如若君侯不信,可令人往南陽一行。」

喬琰回道:「這就不必了,方才我已與伯覦確認過了,若非南陽張氏有張仲景,我還不會將你召來一問。不過求購一事便罷了吧。」

那年輕人的臉上頓時流露出了幾分失望之色,想著喬琰如此雷厲風行地推行限酒令,或許確實不該做出什麼打破規則的舉動。更何況他還是荊州人,而非司隸人士。

但他旋即又聽喬琰說道:「昔年何伯求對荀文若有王佐之才的評價,如今文若任職侍中,才華顯揚,確有王佐之能,我聽聞伯求先生對張仲景也曾有一句評價,說他——用思精而韻不高,後將為良醫,不知是否有此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