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在長安朝廷的管轄之下,沒有什麼不能飲酒的規矩。
至於他們到底是要慶賀辛毗之女滿周歲,還是要借酒消愁,反正有一套對外的說辭也就罷了。
------
在鄴城這邊因為袁熙送來的樁樁件件東西人仰馬翻,各自思量的時候,喬琰也和張仲景正式來了一出會面。
張機和華佗不同。他既是醫者也是官員,故而在出現於喬琰面前的時候,給人感受到了並不是那種山野名醫的超脫散逸,而更有一種踏實沉穩父母官的氣度。
這種態度好啊。
張仲景都還沒跟喬琰聊上兩句,就已先被她拉著去參觀新劃定的醫學院片區去了。
但大概是本著能多做一點實事就多做一點的習慣,張仲景對於喬琰這種異常雷厲風行的態度居然還挺適應良好的。
因要同時籌建繪畫院和醫學院,二者的占地都不可能太小。
醫學院中又可能需要接待具有傳染性疾病的病人,以對大疫做出最為準確的診療,所以這地方還不能放在長安城中。
「我最後決定將醫學院放在池陽。」喬琰策馬而前,揚鞭指向了那個方向,朝著張仲景說道,「此地往後的那片丘陵都用來種植草藥,水源專門截斷出來使用,以防出現和他處混淆的情況,不知先生可願在此屈就?」
張仲景對這種邀約的作風雖然意外,不過他也不是個扭捏遲疑的人。
他本以為喬琰還要再跟他交談兩句對烈酒的思考,對備急方書這種全民就醫推廣的考量,這才會跟他談及來此任職之事,但眼下這樣直接指著一塊地讓他大展拳腳,好像又比起任何一種語言更能讓人感受到她的誠意。
醫者最怕的就是病患或者病患的家屬有什麼指手畫腳的想法,放到上位者和醫者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
「信任」二字,實在是最為難能可貴的東西。
他當即將這個委任給接了下來。
喬琰合掌一笑,「先生既應允了協助於此地,我就可以放心地讓人將東西從并州都送過來了。」
「還希望先生不要太過驚訝,自元化先生的弟子吳普住在樂平已有六七年之久了,有了一些稍顯奇怪的東西,正好在醫學院建成之前,與您來上一出交底,也好往後相互配合。」
不知道是不是張仲景的錯覺,他覺得,這些「奇怪的東西」,可能會打破他很多固有認知的樣子。
259. 259 徐州之變
但準確的說,還沒等并州的種種東西送到長安來,張仲景就已經因為喬琰對醫學院的劃分大感驚訝。
現如今雖說因為大疫常有、兵事頻頻的緣故,時人對醫者的態度尊重了不少,醫者的地位依然不算太高。
尋常十里八鄉之內的游醫都是遇到什麼病症就看,少有精通哪種門類的說法。
可在位居長安以北的池陽醫學院建立的時候,喬琰已經力排眾議地完成了對各項部門的分類。
若是細緻劃分到什麼耳鼻喉科,那又有點矯枉過正了,所以最後定下來的分類是常、婦、兒、軍、馬五類,對應著不同類型的醫者所要針對性醫治的目標群體。
常,顧名思義,這是一套標準的適應於鄉里的醫者培養體系,對應的就是日益完善的《備急方書》所提及的各項內容。
按照喬琰告知於張仲景的話中所說,這部分的醫者還擔負著督查的作用。
他們在處在各自診療地點行醫的時候,還必須隨時留心當地是否會有傳染病症的發生,務必確保能夠及時上報。
婦,不必多說,專為治療婦科疾病而設立的部門。在這個門類中將會優先培養女醫,以防在看診之中出現諱疾忌醫的情況。
組成這個部門的教材,一本是自樂平的醫療體系建設開始就積攢下的婦科病症案例,一本則是張仲景在抵達了長安後交到喬琰手中的《療婦人方》。至於隨後的開拓進展,則要看這部分女醫的本事了。
兒科的需求也不難理解,歸根到底還是孩童的用藥劑量和尋常成年人之間存在差別,但並不是每一個行醫之人都能有這種深入鑽研的時間。
此外,在喬琰下達的指令中,穩婆這樣的職業也被歸併到了這一類。
軍,是完全出於行軍作戰的需求,意在以流水線的方式快速培養出一批軍醫來。
這部分醫者必須更加擅長於對外傷的處理包紮,對骨折等戰場常見傷勢做出應變,同時還需要滿足軍醫隨軍所能達到的身體素質。
最後一個馬,著實是讓人有點意外。
但在張仲景問詢起此事後,喬琰回道:「馬之繫於軍者至重,既然人有軍醫,馬又為何不能有馬醫?總不能真讓已經在看人病症上精通的,忽然轉道去看馬。」
正在前來長安路上的吳普打了個噴嚏。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