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4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迄今為止都還沒跟喬琰有過正式碰面的司馬懿,可能要比在場的任何一個人都珍惜這次考驗。

諸葛亮和龐統因為在長安城中的一場辯論,得到了喬琰給出的臥龍鳳雛評價,這意味著他們已經在喬琰的面前掛上了個號,司馬懿自認自己比起這兩人來說也並不差到哪裡去,可不甘心落於人後!

別說是司馬懿了,能被喬琰單獨選拔在外的,基本沒有是只想著混吃等死的,一個個都表現出了摩拳擦掌的架勢。

就是……

「令雎姐,你不是應該算武將嗎?」郭淮朝著同桌的呂令雎看去,見她已興致勃勃地摸出了手中的本子,不由在額角划過了一抹冷汗。

出於軍事行動的全面考慮,諸葛亮、龐統和司馬懿這三個人可以獨立完成作業,並准許他們對并州駐紮的武將做出相關的問詢。

年齡在諸葛亮之下的,如果要參與到此次活動之中,必須以組隊的方式進行。

今年同歲的郭淮和陸議就理所當然地組了個隊,就是好像他們現在不是兩人隊了,而是三人。

「我這叫為將來的出戰打好基礎,」呂令雎理直氣壯地回道:「我可不能跟我爹一樣,做有勇無謀的武將。」

她這話說完,就將手中的本子攤在了桌上,「我們三個湊一起,肯定能比得過臥龍鳳雛,君侯說了,這叫群眾的智慧。」

戲志才在旁邊越看越覺得好笑。

若是他沒有記錯的話,喬琰說什麼群眾的智慧,說的是在紙張的製作、農田的耕作這些事情上,各方參與者所提出來的改良想法,能在她所提出的大方向上讓其精益求精,可不是在說呂令雎這種情況。

但也難保,有些人粗中有細,恰好就能來上一出誤打誤撞呢?

見這些人因為這特殊的考驗而各自有了進學的動力,他笑著搖了搖頭,將此地的空間留給了這些後輩,讓他們繼續踴躍討論。

他就不必留在這裡了。

說起來,除了李儒和賈詡這兩個在上郡賦閒的,如今喬琰麾下最有空的就是他了。

并州畢竟是喬琰的大本營。

雖然陸續有將人向外調撥到其他職位上,比如說程昱被調離并州做了大司農,比如說陸苑被放到了涼州代替喬琰操持涼州牧的權柄,這也並不會造成并州的秩序出現紊亂。

他們留下的人手中,還有相當一部分留在原本的崗位上按部就班地運轉。

甚至因為上面空出了位置,讓有些力圖上進之人越發有了工作的動力。

而在劉虞登基後,喬琰為張遼請封的上谷郡太守,為呂布請封的平北中郎將,以及為麴義請封的征東中郎將,都已經最大限度地將并州的駐兵進行各司其職的調配,省了戲志才不少心。

若非如此,他也不會在此時還能有這個空閒跑到樂平來走動。

他也深知,喬琰將這個位置交託在他的手上,既是對他絕對的信任,也是對他身體的關照。

不過,這種閒來無事的走動大概是持續不了太久了。

他思忖著,等到接下來回返并州州府,就要將這半年內觀望出的接班人選給逐一挑選出來,將最後的名單送交到喬琰的手中讓她批覆,而後就要開始考慮秋收之事了。

這并州境內的秋收還有一批棉花,不僅涉及到冬日棉衣棉被的製作,棉布的紡織,醫用棉球的加工,還要繼續規劃新舊棉田的輪作,以及進一步的種植範圍擴張。

這些都不是輕鬆交代下去就能完成的事情,還需要他代替喬琰在這裡進行籌劃。

因想著今年棉田擴展的範圍,他下意識地忽略了對周邊的觀察,在轉過前頭拐角的時候,便和一個只有十一三歲的少年撞了個正著。

好在兩人行路的速度都不快,這才並未出現什麼一方被撞倒的情形。

只有這少年手中的紙張被撞散在了地上。

戲志才在替他將東西撿起來的時候,發覺對方穿著的居然並不是樂平書院中的制服。

「你是……」

少年小聲回道:「我是在伯槐先生的建議下來此地一行的,並非此地學子。如有冒犯之處還請見諒。」

戲志才跟程昱相處的時間不短,在這三兩句里便聽出對方乃是兗州口音。

他便接話道:「現在不是此地學子,難保將來不是。」

誰知少年搖了搖頭,「家中不便,並未打算長期遠遊,只是聽聞樂平有些典籍可對外開放,允人前來一觀,又有易學大家在此地開課,可供旁聽,這才來此小住一月。」<="<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