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6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但事實上呢?

喬琰並不覺得這些情況對她而言是致命的。

百姓雖然容易被帶節奏,在學識和見聞上能保持自己判斷力的也並不多,但他們有一條最為直白的評判標準——

他們在治下能過上的日子。

建安一年的耕作比起建安元年越發步入正軌,去年的畝產五石對他們來說顯然只是個開端而已。

袁紹不敢放手去打破的耕作規矩,在喬琰這裡卻沒什麼不可變更之說。

在去年的成功證明之下,這些關中民眾自發地遵照著長安朝廷發出的種種詔令行事,以至於當秋收之日到來的時候,這裡的畝產已經達到了七石。

又增加了!

即便喬琰沒有刻意再將這輪畝產的提升,以記載於樂平月報的方式對外發行,這份畝產數據也在秋日裡給了袁紹以一記迎頭痛擊。

再有多少所謂「德不配位」「長安偽朝」的說法,對長安的百姓來說都沒有那麼要緊。

能讓他們吃飽飯的就是好朝廷。

何況,十月里長安雖然發生了地震,但朝廷對這次地震所做出的種種補救措施堪稱高效。

他們一面將京畿之地坍塌的棚屋快速完成了修繕,一面又對各家各戶的損失進行了部分賠償。

與此同時,為了避免再次發生地震造成房屋坍塌破壞,在十一月里,趁著冬日的務農空閒期,由官方組建了人手對這些待建和已建的房屋結構進行了優化。

劉元卓所發明的珠算在這等規模的測算中,終於表現出了其更廣泛的應用價值。

而種植到第三年又已經經過了一輪擴種的棉花,早在十月里就已經完成了收穫,到了十一月,便成了送抵京師大規模發售的棉衣。

以至於當十一月的地震再次發生的時候,眾人擁著棉衣,蹲在街頭,還交流了一番各家房子還挺頑強地撐到了最後。

也該當慶幸的是,十月和十一月的這兩次震級相對來說強度都不大,比起地上建築所受到的影響,可能還是在關中進行修建的水利工程受到的影響更大些,但也正好趁著冬日的枯水期完成了一輪搶修,並不會對明年造成影響。

這些有條不紊的舉措傳遞到外界,無疑是讓袁紹憋了一肚子的怒火。

沮授建議他趁著對方遭災之時,與其去考慮用輿論來給喬琰添堵,還不如想想如何趁著這段安穩時期積累軍糧、擴張軍隊。

按說,這些他都有在做,可耳聞長安那邊的動靜,哪怕明知對方是遭了災厄,他也從這些應變里感到了撲面而來的壓力。

想到棉花和醬油這兩件從關中風行到各州的東西,袁紹更是覺得之前從田豐那裡拿到的幾樣東西不香了。

馬蹄鐵確實是好東西,但休戰狀態下他幾乎沒有什麼用到此物的機會。

其他的就更不用說了。

騾子是生出來了不少,卻還遠不到它們可以被派上用場的年齡,只能說好在按照其展現出的負重能力,若是再過上個兩年,便是從事農活與負載軍資的好幫手。

蒜素那東西到如今也沒個頭緒,烈酒也不用說了。

這些哪裡比得上醬油這種能入口的,和棉花這種能穿在身上防寒的?

袁紹但凡在這個比較中有所猶豫,都是對他自己身上這件棉衣的不尊重。

他倒是有心讓人再和田豐接觸一一,看看有沒有到手的新消息,能讓他再想辦法拉近一點兩方的差距,結果他收到了另外一個對他來說堪稱噩耗的消息。

隨著長安的發展,朝堂上空缺的官位已經越來越少,所以理所當然出現的情況就是——

弘文館的招募方式需要進行變更。

考慮到樂平書院中的學生每年都進行著慣例的月考和半年考核,以確保在學院中教授的知識能夠落到實處,也能選拔出學子中的潛力股,那麼在長安城中也不妨試驗一番。

但弘文館的選拔和樂平書院中的考核又大不相同,尤其需要小心錯漏掉偏科選手的情況,或者是選出了一堆只重空談的人士,所以在出題上就需要格外謹慎。

為此,在建安一年的年中,長安朝廷就為此事成立了專項的考題設計小組,其中就包括了弘文館四館主之一的陳紀。

雖然此時還沒有科舉這樣的東西,但並不妨礙喬琰站在後世之人的視角上,在提出以考校之法進行後續選拔的同時,也提出了防止舞弊的辦法。

因考題的形式還在推敲之中,直接將出題人關在房間裡長達數月乃至於半年一年未免過於喪心病狂,最後改為將這些出題人由金吾衛嚴格監視。<="<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