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73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元月里喬琰和淳于嘉關於是否要出兵這件事發生爭執的時候,袁紹還眼瞧著長安朝廷這邊看過一輪笑話。

雖然最後是以喬琰的決定勝出,淳于嘉也因為當街被氣暈這件事自己請了病假,直到一個月後才重新回到朝堂上,袁紹還是覺得,鬧到這個地步,無論如何也顯得喬琰很不體面。

他也難免覺得,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去年的輿論攻擊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喬琰的這種暫緩出兵決定,有那麼點欲蓋彌彰的意思。

但現在不同了。

喬琰可能確實是出於天時的判斷才做出的那番舉動!

對北方而言,三月的春雨若是能夠落下來,那就該當算是春雨貴如油,反正歷年來春日少雨的情況也不少見。

可結合著秋冬季節的少雨、沮授之前覺得天時不妥的揣測,再加上喬琰的舉動,袁紹也有點坐立不安了。

按照眼下的情形看,其實還不到旱災的地步,但袁紹覺得,某些時候可能還是相信一下對手的判斷為好,畢竟他確實通過偷學喬琰這邊的成果取得了一點進展。

他朝著沮授問道:「我們現在來修建水渠,並行蓄水之事,可還來得及?」

沮授用沉默回答了袁紹的這個問題。

到了春耕時節再來做這件事,無疑是有點晚的。

但這也不能將責任全部推卸在袁紹的身上。

即便沮授也有覺得氣象有異樣,然而從去年的年中到年底的這一段時間裡,他們一面試圖給長安那邊製造麻煩,一面也覺得,這些拖後腿的因素或許並不能阻止喬琰在今年興兵。

為此,整個冀州和青州地界上在農耕屯糧之餘的空閒時間,幾乎都在操持軍事演練,並未將有些本可以跟上的基礎建設填補上去。

要到現在才來新修,只怕是來不及了。

唯一的辦法就是在觀望氣象之餘,確保各地的農事不會因為缺水而引發動亂。

同時效仿喬琰當年在樂平修建龍骨翻車的情況,對需要重點照看的區域進行補救。

「龍骨翻車這樣的東西,在只著眼於小範圍,災情又沒有嚴峻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還算是急救之物,但既能早早籌備,就更當考慮長遠之用了。」收到鄴城那邊的消息,喬琰評價道。

以在場的程昱、郭嘉等人聽來,喬琰這話里倒是沒有冷嘲熱諷的意思。

誰讓旱災這種東西,雖說確實是兩方勢力之間拉開差距的重要節點,說到底受苦受難的還是那些民眾。

若旱災真要連上接下來的夏秋季節,一如光和六年的情況,那便是足以醞釀出黃巾起義時期民怨沸騰的災難。

「旱災也不能只當做旱災來看,其他安排都吩咐下去了嗎?」喬琰問道。

比起旱災,並發的蝗災才是喬琰越發要防備的事情。

現下這春日的氣溫日益升高,也到了田中蝗蟲卵自然孵化的時候了。

一旦旱災的環境適合於蝗蟲的繁衍,它們就會以匪夷所思的速度繁殖起來。

春旱往往會促成蝗蟲在夏季的第一輪繁殖,形成夏秋之交的蝗災,倘若旱情依然沒有緩解,就會在兩個月後形成第二輪蝗災,直到外界的氣溫不再適合於蝗蟲卵的自然孵化。

如今沒有條件用什麼有機磷的農藥將蝗蟲給直接殺滅,也只能從兩個方面著手了。

一個是讓蝗蟲卵沒有合適的孵化條件,一個是讓孵化出的蝗蟲若蟲被其天敵給消滅。

「都安排下去了。」程昱回道,「我現在越發明白,君侯在當年條件還沒有那麼苛刻的時候就開始設立樂平月報,到如今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光熹年間,樂平月報就已經從并州朝著涼州推廣,到了建安年間則隨著劉虞的登基,變成一種被認可為官方刊物的存在,進而得到了更大範圍的普及度。

當竹紙這種價格低廉的紙張隨著漢中到手,被一批批地生產出來送往長安,樂平月報的發售價格還被進一步地降低。

又因長安城中畫院的成立,其中的配圖變得更加豐富,讓不識字的百姓也逐漸適應於這個東西。

他們每月買上一份放在家中,連蒙帶猜地看其上的內容,也覺得自己是在更加接近上等人的生活。

也正是因為這種習慣,讓他們在樂平月報三月刊的發行中,並未意識到這份月報的發行量出現了陡增,只是發覺這次出售的價格又往下壓低了幾分,購買起來更不心疼了。

倒是有些敏銳的人在將報紙拿回到家中後和左鄰右舍對照了一番,發覺往日裡報上的繪畫差異不見了,沒法讓他們再從中比較出來哪家買到的報紙畫工更好,但很快,他們就被報紙上的內容給吸引過去了心神,沒有多餘的心力考慮那個問題。

以往的樂平月報中都有著六個板塊,即便是偶爾因為主題的緣故要做出調整,也大多只是將其中的某兩個板塊進行合併而已,從未像是這份三月刊一樣——<="<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