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版面內的全部內容幾乎都是和旱災與蝗災相關的東西。
常林按照慣例在上黨郡為民眾講報。
不過隨著這幾年間的變化,圍攏在他身邊的民眾不再像是田豐當年看到的樣子,都只是聽著他說而已,現在在這些人的手中也拿上了報紙。
所以當這份新的報紙到手,當即有人發出了驚呼:「呀,蝗蟲!」
在這份報紙上的扉頁就印著一隻結構繪製得尤為清晰的蝗蟲,甚至標識出了它各部位器官的名稱。
早年間蝗蟲還被人以蝗神相稱,人人都知道它對於莊稼所能造成的破壞力,卻並不敢對其有何種深入觀測的行為,如今倒是被人以這種方式給揭穿了。
而在蝗蟲下面畫著一幅圖,正是田地中布滿了蝗蟲卵的狀態。
邊上是一句已經不需要常林對他們給出翻譯就能看明白的話——
在最為極端的情況下,一丈見方適合於蝗蟲繁殖的土地里可以有四萬個蝗蟲的卵塊。
如果以為這代表著是四萬隻蝗蟲,那就大錯特錯了,只因在一個卵塊中可以達到五十枚以上的蝗蟲卵。
「怎麼……怎麼會有這麼多?」眾人面面相覷,都有點懷疑報上的這句話出了錯。
可樂平月報從被創建出來到如今,在各種科普的知識和對成果的匯報上都沒有任何誇大其詞的成分,現在又何必在蝗蟲的數據上造假,讓看到這份數據的人無端為此感到恐慌呢?
何況,這也只是在描述中最為極端的情況,可能在大多數時候並不會到這樣的程度。
果然下面便寫到,像是按照他們平日裡翻整土地的情況一樣,讓土地用耙給捯飭到鬆散而不是板結的狀態,也按照秸稈焚燒還田的方式操作過,那麼這個數據可以降低到以上的十分之一。
他們頓時又鬆了一口氣。
常林掃視了一圈他們的表情,很想說一句,就算只是十分之一,但從原本的二百萬變成二十萬,依然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額。
不得不說,蔡昭姬在編寫這份樂平月報的時候,玩了好一手文字工夫。
這種逐層降低的數字,在給民眾傳遞信息的時候,遠比尋常的條條框框陳述,更能給人帶來印象深刻的記憶效果。
在下一頁中,報紙上以生動且圖文並茂的方式,將蝗蟲孵化的有利條件之一做出了一個明確的闡述。
為何蝗蟲更喜歡產卵在板結的土壤中,因為這樣的環境缺水。
在樂平書院從光熹年間就開始進行的對比實驗中發現,含水量只有百分之十的土地最適合蝗蟲的孵化,所以各位可以將自家的田地土壤用烘乾的方式進行一番測算,判斷其中的含水量到底有多少。
當然,土地根據作物的不同並不是含水量越高越好的,還是要按照作物進行調整,只要別輕易出現這種百分之十的環境就好。
三州境內的主要水渠工程幹流也都已經在圖幅上做出了標識,用於支援原本距離水流較遠的田地。
但其中仍有部分顧及不到的,需自行查漏補缺。
斷掉了這一項有利於蝗蟲孵化的條件,一丈見方土地上可能孵化出的蝗蟲數量會再削減到之前的十分之一。
「那就還剩下兩萬。」在常林身邊的孩童算道。
這個數值還是不低,只是比起方才,可算是讓人覺得有希望得多了。
第三頁中提到,在此時蝗蟲還沒有集結成群,甚至還沒有以成蟲的方式存在,依然可以利用蝗蟲的習性來對其進行克制。
從植物上來說,豆類、苜蓿以及林木都可以阻礙蝗蟲的繁衍。
林木姑且不提,豆類和苜蓿在如今都是有市場的,在今年減少一部分黍麥的種植,轉為種上這兩件東西虧不了太多。
前年五月之末,喬琰將那些因限酒令而來的世家召集到長安來,向他們提供了醬油的配方,到了年尾,這東西就在各州一炮而紅。
田中收成漸好,人也有了享受美食的欲望,只需要稍微支出一點錢就能買到醬油,讓自己的伙食改善一個層次,何樂而不為呢?
在其中嘗到甜頭的醬油生產鋪面便難免開始對外收購黃豆。
畢竟,讓農人以田中間作的方式種上一點黃豆,比起他們自己將大塊的土地用來種植此物,還是要成本低廉不少的。
黃豆顯然很有市場,苜蓿呢?
同樣有。
早在數年前就從絲綢之路上被帶回來的汗血寶馬,與并州和涼州地界上的良駒□□形成的後代,正是在茁壯成長的時候,其所需的飼料中,苜蓿就是相當重要的一種。
因此,州府也時常會對外徵收一批苜蓿,以品相優良的為佳。
這也不是一項虧本買賣。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