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74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這兩件東西可以種,為了防災還可以先多種些,反正去歲的存糧也夠今年吃的了,儘量保證今年的收成才是要緊事。」有人在邊上算了筆帳後,得出了結論。

這些農人在種植所得的利益面前,絲毫也不比算數老辣的帳房算得慢多少。

不過要常林看來,能讓他們如此輕易地接受種植豆類和苜蓿,還是打從喬琰任職州牧到如今一步步積累下來的信譽。

想到當年他來到并州的時候,乃是為了躲避河內太守王匡而做出的迫不得已舉動,常林就不免有種恍若隔世的錯覺。

那確實是一個在倉促之間做出的決定,但如今看來,也是一個著實正確的決定。

「常從事,按照這樣的種植方式,蝗蟲不能得到足夠的食物補給,在相互競爭中又會少掉大半了,現在還剩下多少?」

他身邊的孩童拽了拽他的衣角,打斷了常林的思緒。

他連忙回道:「大約還剩四千。」

四千也還不是個小數目。

但好在,這些蝗蟲卵與孵化出來的幼蟲還有一些動物天敵。

比如說早在當年并州蝗災的處理中就派上過用場的雞鴨,比如說此時被畫在了報紙上的蛙類、土燕子等動物。

按照報紙上所說,對這些動物將會在州府以明文規定暫時嚴禁捕捉,以確保它們能將蝗蟲消滅在成蟲階段之前。

以土燕子,也就是燕鴴為例,同樣是在樂平書院做出過具體的實驗,一對成年的燕鴴和一窩雛鳥,在一月之中可以吃掉蝗蟲多達一萬五千隻以上。

雞鴨也同樣是消滅蝗蟲的好手。

至於養雞鴨這種主動捕殺蝗蟲的行為會不會造成不利影響,在當年的并州滅蝗行動中已經給出了一個答案。

蝗蟲並沒有真的神化到不能為人捕捉,若動之就會面對災厄的地步。

要知道,彼時的喬琰是這麼說的。

如果滅蝗確實要遭到天譴的話,那就由州府一應承擔。

這個州府,可以理解成代行了張懿權柄的喬琰,也可以理解成被喬琰甩鍋的張懿本人。

總歸結果是一樣的。

都沒出現什麼實質意義上的天譴。

喬琰這一路青雲直上,到如今也不過是二十周歲,只有別人說她氣運驚人的份,可沒有說她運氣有缺的情況。

至於張懿嘛……對於崇敬喬琰的并州人來說,他丟掉了并州刺史的官位不叫什麼災厄。

先去廣陵太守的位置上親歷民生,甚至一度跌到谷底成為白身,最後復起成為徐州牧,這叫——

經歷了一番磨鍊和考驗之後破繭成蝶。

這麼一看,他們多養點雞鴨,親自動手滅蝗,也並沒有什麼麻煩的。

按照這種養殖和保護蝗蟲克星的身份,可以再消滅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蝗蟲。

「可這樣還是有四百隻啊?」常林聽到有人這樣問道。

這也還不是個小數目。

何況,這還只是在一丈見方的土地上出現的數量。

若是將每一戶所擁有的田畝按照這個比例計算,那就更加可怕了。

常林搖了搖頭,「還沒完呢。」

對這些民眾來說,下一頁大多是字,確實沒有之前的那幾頁都是圖的表述能讓他們讀懂,但要他看來,這一頁其實遠比前頭的幾頁更有意義。

他解釋道:「這裡說,以上的這些計算,都是基於所有的蝗蟲卵都能夠成功孵化來得到的,事實上並不是這樣。這些蝗蟲產下的卵,因為一胎的數量極其之多,成活率就很低,或許在不施加這些外力影響的情況下,也只能做到十中存一而已。」

「再配合上以上的這些干擾,在一丈見方的土地上所能存活的,最多也就是十幾隻。這樣的數目只要再配合上人為的消殺,就不足以讓它們形成成規模的蝗災。」

「這些東西看起來可怕,有著遠超於人的數量,可它們遠不能和人去比身體結構的複雜、頭腦的靈活和面對危機的抗壓能力,哪怕真的要將它們命名為天災,也足以做到人定勝天。」

這個由荀子提出的觀念,在對天地的崇敬和對讖緯之說的深信不疑日益成為時代常態後,逐漸被人所遺忘,現在卻被喬琰授意於蔡昭姬,在這份最特殊的樂平月報上寫了下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