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口剛鑿出水的井裡,還有些未曾沉降下去的泥沙石屑,一道被裹挾在了水中,但這絲毫也不影響這東西擺在地面上的時候,眾人看著它的眼神都像是在看著一塊拂去塵土的黃金。
「旱災到來後的第一杯新井水,得供起來吧?」有人問道。
就他們這個只有百人左右的小村落里當然是沒有祠堂的,不過要想供起來也不是沒地方,臨時在這片村落中間搞個小土地廟就是了。
當即有人有了類似的想法,「水得供著,這份報紙是不是更得供起來?」
這個建議立刻遭到了有人的響應:「我出三錢,再去縣城買上一份。」
「那我也出三錢,把三月那份破的也補上。」
「既然要去縣城,是不是還得找個平日裡幫忙代寫家書的書生,幫咱們再給這報紙念一遍?雖說咱們靠著瞎矇亂猜的本事已經將想知道的猜差不多了,誰知道有沒有什麼地方理解有誤?」
這倒確實是個問題。
靠著圖幅瞎猜,就目前的發展來看,確實沒出什麼問題,但不代表在別的內容上還可以按照這種方法行事。
又有人說道:「最好再順便去問一問,這架鑿井車我們到底需要在什麼時候交還回去。要是時間來得及的話,多打一口井豈不是更好,再試試那個報紙上寫的井渠灌溉,畢竟也不能真將今年的收成全部放棄了。」
「是啊是啊,再問問吧,有了經驗,下一口打起來還不必這麼費時了。」
「或者跟他們商量商量,我們可以出人力和給那鐵銼的抵押錢,讓咱們再打上一口。」
「……」
榆娘聽著鄉鄰你一言我一語地出著主意,忽然覺得自己的眼角有些濕熱。
打從七年前的戰禍開始,大多數人都覺得,生在這片土地上是對他們而言的不幸,因為誰也不知道災厄是先從天上來,先從朝廷來,還是先從那些西涼的蠻子那裡來。
總之都會以一種讓他們無法抗拒的方式出現在他們的面前。
即便是共同聚居在此地的,也不再敢和左鄰右舍之間深交了。
倘若明日鄰居就被徵兵走了,或者是被殺了,還得在本就苦難的生活上再添一份痛楚。
可現在,這種渾渾噩噩的生活里,好像出現了一種改變的跡象。
就算還有旱災在側,也讓人覺得生活有盼頭得多了。
這就是如今的關中啊……
------
在四月旱情的擴散中,嘗試自救的絕不只是榆娘所在的這一處村落而已。
因樂平月報的存在,並不住在縣城中的民眾前往領取鑿井車的也不在少數。
為了防止出現領取錯亂,以及不能正確使用的情況,關中的駐軍又被分派出去到各處人口集散地巡檢去了。
而喬琰則是翻著面前的帳策,聽著被她借調過來一併負責此事的鮮于輔問道:「按照大司馬這樣的分發方式,鐵還夠用嗎?」
也不怪鮮于輔會產生這樣的問題。
一把蒲扇銼就要一千漢斤的鐵,只有靠著這樣的重量才能擊穿地下的岩石。
可一千漢斤是什麼概念,用這些鐵,武器都能造出不知多少了!
犯得著為了這一口口井花費出去這麼多鐵嗎?
鮮于輔倒不是想跟喬琰的決策唱反調,就是單純地覺得有點心疼。
喬琰回道:「你知道今年的旱災不只是發生在中原嗎?」
鮮于輔茫然了一瞬,沒太理解為什麼忽然從她這裡說出這個跑偏的話題。
她接著說道:「以鮮卑草原為例,對他們來說最合適的狀態就是冬日的積雪消融滋潤草場,春夏的數場雨水令草場返青,但雨水很少,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鮮于輔自己是在幽州效力過的,幽州的情況和陰山山脈、燕山山脈以北的情況有點相似。
說是說的草原少雨,卻不能真的沒有雨。
若真如此的話,草原會很快變成光禿的狀態。這對於逐水草而居的鮮卑人來說,幾乎是致命的。
這種草原的光禿可不只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水分供給牧草的生長,還因為鮮卑族人豢養的牛羊吃掉了太多的草。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