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1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因為他已又一次讓自己身陷在了險境之中!

在對方已經有過兩次攻城經驗的情況下,要想第三次打破西安平城牆的壁壘,好像並非是一件難事。

「談個交易」的這種說法,固然像是依然沒打算對他下殺手,而是給了他換取自由的機會,但公孫度不難猜到,因他這次表現出的不合作,呂令雎極有可能不會讓他這麼輕易地達成交換。

可若是將他在遼東的根基都給挖掘殆盡了,就算他今日保住了性命不失,他明日也只能落個被遼東不服從於他的勢力反叛,或者是被公孫瓚和蹋頓趁亂偷襲的結果。

所以他不能在此時屈從,還是得逃!

即便要付出的可能是這座西安平城池中其餘守軍的代價,他也必須要從這裡逃遁出去。

等到他回到了內陸之地,那些戰船上的武器再如何先進如何兇悍,優勢還是在他這個遼東地頭蛇的一方!

公孫度確實也成功逃了出去。

只是當他逃遁到了遠處再未聽到追兵聲響的時候,重新朝著後頭的西安平看去,只見到了那頭依然未熄的火光伴隨著黑煙,在空中顯得格外分明。

又見原本護持著他衝殺出城的柳毅,此時已經不見了蹤影,大概已被那邊的攻城隊伍攔截了下來。

此情此景,不能不讓他的心中產生了幾分悲涼的情緒。

但此時不是他沉湎於這種想法的時候,更不是他糾結於喬琰為何會派出隊伍來到遼東的時候。

他需要儘快回返到襄平,將後方的騎兵隊伍調度出來,用自己的長處來對抗對手的短處。

這才是他給自己找回場子行之有效的方法!

可他並不知道的是,他所遇上的那些狡猾對手,先前只是沿著海岸線作戰,就是為了防著他的這一招,然而現在的情況不同,他們可以轉換策略了,因為他們的手裡也已經有了一批戰馬。

一批用來大規模作戰或許不太夠,用來攔截他回返襄平卻一定夠的戰馬。

早就和呂令雎完成了物資交接的諸葛亮,率人從獐子島以北的遼東海岸線棄舟登岸,在呂令雎和陸議等人兵臨西安平城下的時候,就已經攔截在了從西安平回返襄平的路上。

急於回返襄平的公孫度已得算是來時洶洶、回時惶惶的狀態,還突然遇上了這麼個對他的行動拿捏清楚的對手,直接在這場半道襲擊中被打了個人仰馬翻。

這次可不像是那西安平之戰中一樣了,並沒有哪個神勇非常的下屬可以將他救出生天,只有他的對手分毫也不給他面子地將他給捆縛到了面前。

公孫度臉都要綠了。

因為他發現,這支將他擒獲隊伍的領頭之人,依然是個年紀不大的少年人,頂多就是在此刻表現得面色沉靜,氣度從容,看起來要比他實際的年紀大上一些而已,但也絕不會超過二十歲。

這位自稱名叫諸葛亮的少年緩緩開口,證明了公孫度在離開西安平前做出的判斷並沒有出錯,對方確實是喬琰的麾下。

他正是被喬琰給出了「臥龍」評價的那位!

話雖如此,公孫度還是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這意味著,他在遼東積蓄五年,依然屢次三番地輸在了幾個孩子的手裡。

這都算是個什麼荒唐事!

諸葛亮還給他留著幾分體面,可在他被重新帶回到西安平後,呂令雎是一點都不介意給他帶來扎心體驗。

她圍著捆綁嚴實的公孫度繞了兩圈,臉上的神情又是遺憾又是感慨,「公孫太守,您怎麼又落到我們的人手裡了?」

310. 310 遼東得手

這一個「又」字用得可夠直白了當的,令公孫度的表情直接凝固在了當場。

偏偏他還沒法對呂令雎做出任何的反駁。

如果說,之前在東海之上的交戰,是他自己一個不慎送上了門去,那麼這一次該當算是什麼?

大概是他想著打一場漂亮的反擊仗,卻一直在將自己的臉往對方的硬拳頭上打。

就連他朝著襄平方向撤退的路線,都早早地被喬琰這邊的人給先一步預料到了,以至於人還走在半道上,又被打了個伏擊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