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1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這能說是對方不講武德嗎?其實可能是不能的。

要怪就怪他先是沒有弄清楚對方的來歷,還自恃自己在遼東這地方的主導權日增,覺得這些人怎麼也得算是外來的客人,總歸是要被他給拿下的。

結果現在,他可能又得交贖金了。

但顯然這一次,他的待遇是不可能有之前那麼舒坦了。

呂令雎將手中的長戟扎在了地上,問道:「我說公孫太守,您之前的欠債都還沒還清,就先想著打反擊了,也不怪我們出手不給你面子。現在您覺得自己身價幾何,還是等還清了之後再討論將您給放回去吧。」

公孫度皺了皺眉頭,並未先回答那個身價幾何的問題,而是問道:「你們到底想做什麼?」

這還真不是什麼怕死與否的問題。

他實在有些不明白,這些少年人到底為何要耗費心力折騰這樣的一出。

在他明了了對方的身份後,這個問題也就越發讓他困惑。

要說遼東這地方,若是能有蜀中這樣的產糧豐饒,有涼州那裡的通商域外,又或者是能有潁川這樣的人傑地靈,他們做出這樣反覆試探,將他抓住又索要賠償的舉動,還能解釋得通。

可顯然這裡並沒有。

那麼他們會選擇在這天災之時做出對遼東的試探,就顯得格外耐人玩味了。

喬琰若要奪地索人,比起遼東更合適的可供選擇之處也不少。

總不能是將這遼東邊陲之地,當做了讓這些少年人演練的場所。

若真如此,這舉動也未免太侮辱人了!

呂令雎嘲諷他歸嘲諷,倒也知道要真按照這麼回復,大概公孫度就算伸頭領死也不肯配合他們進攻遼東的計劃了。

她回道:「君侯有意招攬公孫太守,可惜太守傲氣太盛,又有獨立於外之心,不得不讓我等來上一出對症下藥。」

「不錯,」諸葛亮接話道,「君侯既欣賞於公孫太守的才幹,又擔心太守不能誠心效命,這才讓我等前來過招。」

「才幹?」公孫度不無嘲諷地回問道:「什麼才幹?被你們輕易玩弄於股掌之中的才幹嗎?」

「公孫太守此言差矣。」諸葛亮回道,「素聞遼東之地民風剽悍,又有高句麗自玄菟郡崛起,扶餘窺伺在外,烏桓內寇幽州,自公孫太守到任後,雖行嚴刑峻法,似有當地民怨之聲,遼東卻多成青州人避禍之所。您雖未必可稱賢人,也可稱一句能吏。方今並非大治之世,如公孫太守這般的人才,對大司馬而言還是多多益善。」

公孫度這回是被諸葛亮給抓獲的,這種聽來還有幾分誠懇的誇讚之言,從諸葛亮的口中說出來,比讓誰來說都要有效得多。

又聽他接著說道:「何況,公孫太守光看到我等年紀尚輕,又怎知道大司馬對擒獲太守之事不是嚴陣以待呢。這位小呂將軍乃是平北中郎將呂布的獨生女,武藝盡得其父真傳,又就學於大司馬所創辦的樂平書院,君侯曾有言,望她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昔年呂奉先將軍追隨君侯討伐董卓,在長安親手將董卓擊殺,如今小呂將軍若能戰勝公孫太守,也算有了個極高的。」

公孫度:「……倒也不必給我抬什麼身價。」

把他比作董卓就算了。

他再怎麼覺得大漢漢室傾頹,也從未覺得自己有這個本事和董卓那等竊據漢室權柄之人較量。

諸葛亮沒對此話做出回應,而是笑道:「再說這位郭小將軍,其父乃是并州的雁門太守,多年間門與北地鮮卑交手,這位陸小郎君,其從祖便是廬江太守,曾與那袁公路對峙揚州。」

公孫度的嘴角抽了抽,意識到這些跟他交手的少年人,全是喬琰手底下的官二代,個個都有著不太尋常的身份,也顯然,他們並不只是從父輩這裡得到了地位、進學的機會以及眼界,還有貨真價實的本事。

諸葛亮沒對他自己提及一二,已轉向了同行於此地的甘寧和太史慈,「若公孫太守覺得都是我們這些年輕人和您較量,那也著實是冤枉了大司馬。」

「我等此行遼東所用的戰船,造船好手出自揚州,拍竿與撞角以及神臂弓,均出自於馬德衡先生的手筆,航海羅盤定位出自樂平科學院。此外,這位甘將軍原本效力於劉益州麾下,乃是君侯看中他的行舟鳧水能力專程招攬的,而這位太史將軍,我想公孫太守是知道一二的,他初為青州官吏,轉投了我長安朝廷。」

「如此說來,此番越海而戰,竟可算傾數州之力,以圖擊敗公孫太守一人,誰又能說這是對您的折辱?」

公孫度琢磨著,自己是不是被人擒獲的時候不小心砸到了腦子,在諸葛亮說出這番話後,他居然越聽越覺得像是這麼回事。

要真這麼說的話,喬琰對他公孫度的重視是真一點不少。<="<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