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29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喬琰在這封信中的安排顯然是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的。

也在劉虞的話中對著朝堂上的眾臣講了個清楚。

這個接任益州刺史位置的東州士絕不能在同僚關係上和其他的益州士人相處得過於僵化,也最好是和前益州牧劉焉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還得對長安朝廷來說有功,能有一番合理的有功必賞說辭。

很巧的是,還真有這麼個人。

正是被喬琰選定的吳懿。

他為劉焉麾下的東州士代表不錯,但因他在職權上要更接近於武將而非文官,其實很少對於益州的一些利益爭端問題發表自己的建議,起碼要比龐羲更討益州士的喜歡。

他的妹妹嫁給了劉焉的第三子劉瑁,算起來還和劉焉是親家,要調度劉焉遺留在益州的勢力,還有點關係可攀。

最要緊的是,在喬琰進攻成都之前,戍守在涪縣的吳懿就已經被朝廷平定益州之亂的深明大義所「說服」,參與到了此番進攻成都的行動之中,又在隨後協助徐庶平定了巴郡。

若這樣的人物還不配太守或者刺史的位置,朝廷在益州的管控又如何能夠服眾呢。

王允:「……」

這一番話說得真是不要太冠冕堂皇。

可一想到吳懿出自兗州陳留,和喬琰的鐵桿忠臣典韋乃是同鄉,又顯然是跟喬琰達成了一番利益交換這才出現了他出兵協助的情況,王允就覺得自己有種如鯁在喉之感。

那麼與其說這是要完成益州政權的平穩過度,所以依然啟用了劉焉的東州士下屬,還不如說這就是喬琰用了一種迂迴的方式,將益州的權柄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這個不可能有偏差的主基調,讓王允在聽著隨後的種種安排之時,都不免有些分神。

但即使他沒有將全部的心神都投入到其中,也必須感慨於喬琰在操縱這等邊陲勢力中所用的手段高明。

她提到,益州現如今要重新收攏到手中,又要對益州當地的勢力做出一定的遷就,這兩個太守的位置是該給出去,不過在此之前,不如對益州內部的各郡做出一番劃分。

益州南部原本就不受控的牂牁郡、益州郡等地就不必考慮劃分之事了,倒是那巴郡可以劃分為巴東和巴西,將其中一半讓給益州本地人管轄。

巴人與劉焉有仇的不在少數,尤其是在巴郡大姓為劉焉鐵血鎮壓以立威權之後更是如此,長安朝廷卻做出這等讓步,無疑有利於巴蜀的穩定。

但在同時,漢中和巴東二地的實權又掌握在長安朝廷的手中,加上一個位居蜀中的吳懿,對中央的巴西郡足以形成包圍裹挾之勢,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分化。

而在蜀中,一面是誅殺趙韙這等篡權謀逆的亂臣,以正長安正統,一面又是將嚴顏和張任等人派往徐州戰線給予其立功的機會,在確立州府的中心地位之餘,與益州地界處理往來的關係,可說的上是收心之舉。

種種舉措羅列在前,讓人只覺若要論起權力制衡,喬琰在三州各地上的實操,已到了讓人望塵莫及的地步。

最有意思的就是她在隨後提出的最後一條舉措。

劉焉並未多加涉及的益州南部,在她看來也未嘗沒有碰一碰的可能。

但做出這個嘗試的前提,是要對一個人做出個官職的委任——

姚嫦。

原本的護羌校尉姚嫦。

「這個護羌校尉的位置為何不能做出一些調整呢?」

姚嫦都沒想過自己在接下了官職委任後還能出現職位的變動,可當喬琰將話說出來的時候,她卻覺得這其中確實有可行性。

喬琰說道:「羌人與南蠻相似,在一州之內便有數十支種族,其中或為友鄰結盟,或早因河流山川之爭而互為仇敵,同樣可行殺伐鎮壓與征服拉攏並行之舉,你知我在涼州的態度,便也知道該當如何對待南蠻了。」

姚嫦接話:「若如君侯所說,這益州北部的羌人也可為我之助力,同往南部一行。」<="<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