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如此,護城河也當然如此,只要敵方籌備好足夠的攻城器械,以他們此番發兵的人數,足以攻破那看似牢固的漁陽城關。
而到公孫瓚收到消息的時候,這些進攻漁陽郡的兵馬早已不只是那一路從居庸關發兵而來的了。
因長安的天子乃是昔日的幽州牧劉虞,上谷、廣陽和漁陽這幾郡中蒙劉虞恩惠之人格外的多,聽聞王師東來,直接選擇倒戈過去的也不在少數。
公孫瓚還在憤慨之中,又旋即聽聞了一個對他而言更為不利的消息。
安樂縣駐紮的敵軍分兵兩路,一路依然在安樂籌備進攻漁陽郡的器械和募招人手,一路繼續東進,在公孫瓚尚未來得及阻攔之時攻取了狐奴縣。
「守城的都是廢物不成!」公孫瓚聞訊勃然大怒。
狐奴縣的位置攔在了他回返遼西的路上。
此地一丟,他若是在漁陽守衛戰中失利,想要回到遼西重新聚攏人手,以圖捲土重來,這個撤退的隊伍就不可能太多,只能輕車簡從,奢求一個不被對方發覺,又或者是將撤離隊伍之中的後軍完全作為他這趟撤離的犧牲品。
不對,他還不能直接去想這個最壞的打算,該當考慮直接在漁陽郡內將張遼呂布等人都給解決了!
漁陽還未被徹底圍攏,他還有一搏的餘地。
「讓人往北面城牆之外的長城關卡增兵,以防有鮮卑人從北面來襲。」
公孫瓚自己就曾經拉攏過鮮卑支部,此時想到鮮卑單于步度根和喬琰之間的交情,也不免擔心起了這種可能性,殊不知喬琰根本沒打算動用這支力量,以免助長塞外勢力的威風。
做完了這個安排後,公孫瓚又道:「讓人快馬疾馳,往柳城和遼東屬國走一趟,將烏桓的援軍和我的其餘部從都給召來此地。」
雖在心中忐忑,公孫瓚還是咬牙表現出了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不必擔心,這齣漁陽交戰,到底是誰狩獵誰還未可知呢!」
這數騎求援之人往東而行,送人進入濱海道後又有人折返回去的消息很快被下屬匯報到了張遼那裡。
「不出所料。」
報信之人並未遭到實際的阻攔,這是他在讓哨騎前去探查前就給出的指令。
反正這也起不到左右戰局的結果。
倘若進展順利的話,蹋頓那邊應該已經和他們的人交上手了。
張遼相信喬琰不會對那些少年人做出超乎他們能力的委任。
何況,既然他們能成功完成在遼東立足的任務,也該當對他們有更多的信心才是。
他需要在意的只是眼前。
狐奴城在他們打了個消息差後並未費多大的工夫就完成了易主,已讓人越發明確地感受到了他們這場進攻戰的勢如破竹。
這是對公孫瓚信心的第一步擊潰。
那麼接下來……
張遼旋即下達了第二條指令——
「將烏桓三王的旗幟樹起在狐奴城頭。」
他要讓公孫瓚相信,他的信使有沒有遭到阻攔已經不重要了。
他現在是孤島之中的囚徒!
而亂中出錯,從來都是這個道理!
385. 385(一更) 公孫末路
「烏桓三王?」公孫瓚驟聞這個消息先是一驚,又在心中生出了幾分只覺荒誕可笑的想法。
那烏桓三王位居於蹋頓這個烏桓單于之下,其中更是有一支已經為蹋頓所吞併,如何有可能直接越過蹋頓,形成對張遼等人的支援?
若真如此,蹋頓只怕也已經不復存在了。
一想到這一點,他語帶嘲弄地朝著下屬說道:「我看那張遼在居庸關的三年也沒做什麼準備,連遼東屬國那頭發生的吞併之事都被蒙在鼓裡,竟覺得依靠著烏桓三王的旗幟來將我給糊弄住。」
他那些派去護送傳信之人的下屬已經從濱海道回返,在回來的路上經過了位處於狐奴縣和濱海道之間的平谷縣,此地還是處在他們的人掌控之下。
但他話剛說出去又不由陷入了沉思——
張遼是會做出這等草率安排的人嗎?
當年他和蹋頓以及軻比能的三方援軍,在張遼所統帥的部從守衛營寨的陷阱中被困,險些沒能衝破重圍,軻比能甚至喪命在了其中,讓他失去了拉攏鮮卑支部為己用的可能。
隨後的濱海道之戰中,張遼又神來一筆地從徐無山翻越而來,將劉虞給救走,讓其成功回到了喬琰的手中,在長安即位天子。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