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3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太史慈並非是第一次與張遼碰面,卻也覺得比起當年剛駐兵於居庸關之時,這將近三年固守不出的時間,對張遼而言絕非浪費,反而是對他的一種打磨。

「柳城那邊的情況如何了?」張遼開口問道。

這也正是險些被呂令雎忘記,又被諸葛亮完成了查漏補缺的地方。

聽到張遼發問,諸葛亮回道:「柳城那邊由公孫瓚之子公孫續主持,由其長史關靖在旁輔佐。那公孫續不足為慮,關靖卻還勉強算個人才,又對公孫瓚忠心不二,柳城一時之間難以攻破,故而我等也並未對其嘗試強攻之舉,只著人扼守要道,防止其南下即可。如今公孫瓚已授首伏誅,柳城孤懸,其中有求生之念者料來不在少數,先將消息送達令其內亂,再行圍城進攻就是。」

公孫瓚和劉焉的情況可不一樣。

劉焉在名義上來說還是長安朝廷的臣屬,也並未將其不臣之心真正付諸於針對長安的行動之中,因此在其身故之後,除了篡權的劉璋需要論罪伏法之外,其他的兒子都還能得到長安的善待。

公孫瓚卻是對手。

幾乎致劉虞於死地,也和劉虞之間有著殺子之仇的對手!

在這樣的立場之下,公孫續只有死路一條。

但他在柳城再如何負隅頑抗,就像諸葛亮所說的那樣,都並不能改變最後的結果。

公孫瓚的死訊和王師抵達的影響力,並不是靠著公孫續和關靖二人可以抗衡的,若是這齣內亂的結果能讓柳城內部的勢力產生大幅的消耗,對他們這些意圖平定幽州的人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

「那麼此事就勞煩孔明和呂小將軍了,請公孫太守從旁協助一二。」張遼說道。

他雖不是此地職權位次上最高的,但喬琰在對幽州的安排上已經很明確了,張遼是這一路的主將,由他來做出安排是合理的。

公孫度聞言對張遼投來了一個感謝的目光。

折返回到遼西郡境內征討柳城,非但並不是一個危險的差事,反而是一個可以讓他在投誠長安後多出一條功勳履歷的舉動。有諸葛亮這個謀劃之人和呂令雎這個衝鋒陷陣的小將,他只需要從遼東郡內為二人再提供一批人手罷了,說是躺贏也不為過。

也難怪喬琰會讓張遼作為幽州的總負責。

此人年紀雖輕,行事卻穩重,尤其是情商表現得相當之高。

他說的是「呂小將軍」而不是「小呂將軍」就讓呂令雎對他的印象大好,揚聲接下了張遼給她布置的這個任務。

「呂中郎將這頭的責任也不小,」他回頭朝著呂布說道,「我等在廣陽和漁陽境內的奪城之戰雖然動靜不大,可凡是交戰總有民眾遷徙之事,幽州與冀州的邊界上此時或許已經有逃離幽州的民眾了,消息必然會在隨後傳入袁紹的耳中。」

「我知道,我按君侯所說戍守涿郡。」呂布想都不想地回道。

若是公孫瓚逃出了漁陽郡範圍,讓他沒能對對方實現追捕攻殺,就得去守那勞什子的邊防,呂布肯定不樂意。

但眼下的情況是,公孫瓚之死里有他做出的好大一份貢獻,又在和女兒的爭功鬥嘴之餘,眼見她已有了幾分未來名將的氣度,那他在此時轉道涿郡,就不是什麼和袁紹隔河對望,甚至因為二州邊界的問題不得不去當縮頭烏龜了。

他是去耀武揚威,讓對方在恐懼之中猜測他會不會出兵的!

這若不是對呂布而言最合適的職務,又還有什麼是?

張遼又補充道:「此外,仲達和甘將軍也一併前去協助吧。」

司馬懿面上神情未變,心中卻不由泛起了幾分無奈。

如果說之前和甘寧一道從遼河口沿渤海灣行船,他就已覺要當甘寧的軍師不大容易,現在還得再加上和呂布配合,那就更是難上加難。

饒是他自詡自己在語言藝術和看人下菜的本事上不差,但遇上的是這樣的組合,南面又是那手握冀州青州的袁紹,還是忽覺眼前一黑。

雖說這個特殊的位置比起徐州那邊,還要更有可能建立起讓他脫穎而出的功勳……

司馬懿還是無聲地嘆了口氣。

可若說對於人員的調配,張遼所做的又沒有任何的問題。

呂布的守邊是由喬琰親自規定的,以他在喬琰麾下的資歷和戰績,用來威脅冀州,做出可能要進攻的假象,沒有任何一點問題。

而被喬琰在密令中所提到的幽州拒馬河,是一條對幽州而言甚少出現水流枯竭情況的河流,在如今這枯水期也依然有流水經行,連帶著其經行過的華北明珠白洋淀和流入的渤海都還是水源相對充沛的狀態,正是個合適於甘寧發揮餘熱之地。<="<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