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40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地盤的變化還在其次,畢竟公孫瓚這人桀驁不馴慣了,原本也就是想要從袁紹這裡得到一個名正言順的幽州牧名分,真要說幽州能算是鄴城朝廷的地盤嗎?

可能是不算的。

最大的問題還是在防線上!

原本北面是公孫瓚,只要有他的存在,且不說幽州境內的烏桓和鮮卑人都受制於公孫瓚,絕不可能越境抵達冀州境內,就說公孫瓚和張遼在居庸關處的對峙,也讓喬琰的人手無法翻過太行山脈在軍都山的這一段山口。

守衛太行八陘這段天然的地理屏障,怎麼都要比防備敵方從幽州南下容易得多。

現在卻不同了。

別看拒馬河的大片流域兩側是山嶺,河流是從中間的峽谷流過,光是看其流經的區域內有一個白洋淀就知道,這其中還是有不少可以輕易進軍通行之地的。

增兵還是不增兵,完全就是一件不需要考慮的問題——

必須加增防禦。

可問題來了。

沮授多年間在袁紹麾下掌握軍權的職務,讓他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冀州青州的防線問題。

他從獲知那消息的驚愕中勉強回過神來,開口說道:「幽州與冀州接壤之地,涿郡、廣陽郡和漁陽郡都得算,尤其是涿郡,防線太長了,光靠著高將軍根本不可能對全部地界形成完整的督查巡防,明公若是准允,我即刻前往河間郡和高將軍會合。」

若說這條防線上最有可能成為幽州對冀州突破口的,就是從涿郡向著河間郡進發之處。

若按照高覽所說,喬琰那頭在這條進攻分界線上安排了起碼兩位將領,或許後頭還有個出謀劃策之人,袁紹絕不能只留高覽在北面。

像是公孫瓚這樣的存在,或許可以選擇將他給拖入冀州境內,通過壓制他的糧食補給路線,將他給徹底阻截在這裡,但這招對喬琰能起到的作用相當有限。

前幾日關於益州那邊情況的分析之中,沮授就已經對袁紹說過了。

益州那邊的官職委任可以看出很多名堂。

比如說,益州刺史這個位置。

吳懿此人在立場上來說應該是劉焉的死忠。

別看他出自兗州,要說他和喬琰之間存在著什麼親戚關係或者是存在什麼交情,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他依然一面支持著喬琰在成都站穩了腳跟,一面在長安朝廷收復了益州後成為了此地的刺史,可想而知這二人之間達成了何種交易協定。

換句話說,在喬琰絕不可能有足夠後備支援的情況下,她選擇直接說服吳懿上了自己的賊船,轉換陣營到了她的麾下效力。

這種孤軍深入後將敵方說動的本事,若是讓聞聽此訊的人捫心自問,又能有幾個人能做到?

她在益州達成了這樣的結果,在冀州又有沒有這種可能呢?

災年的襲擾讓冀州各地的州府管控能力大幅下降,別看現在還一個個地聲稱效忠於鄴城那位天子,為袁紹這位青州牧效力,真到了喬琰突入州郡之時他們還能存有多少的堅持,那真就不好說了。

袁紹顯然也很清楚這一點,見沮授主動請求前去督轄戰況,還跟著補了一句,「是否需要儁乂與你同往?」

「這就不必了,明公難道忘了,喬燁舒已將趙子龍安排在司隸,若要自洛陽出兵河內郡,經由河內直抵魏郡,遠比從幽州入侵,穿州過郡南下的效率更高。」

沮授說到這裡,雖然在面色上無有異樣,卻不由在心中嘆了口氣。

袁紹所面對的局面一直以來都太過被動了!

若是他能夠早些從災年的局面中脫身,直接反制公孫瓚,又或者是能通過在鄴城這邊形成兵力的壓制,在和兗州牧曹操的相處中拿到更多的主動權,令其不計損耗也要將喬琰的人手從洛陽驅逐出去,也不會在忽然之間處在這種三面遇敵的局面下。

聲東擊西的技法雖老,但確實耐用,喬琰又著實是個中實操的好手,當她又有了三條進攻冀州之路後,這種技法也就更有可能被搬上檯面。

這種仿佛山傾海崩一般迎面而來的強勢,讓人不得不為之心中發苦。

等等,不對!

沮授還在思索著喬琰有可能選擇哪一路作為主攻路線,忽然想到了一個嚴肅的問題。

有沒有一種可能,他們面對的根本不是三路,而是四路!

他忽然疾步離席,走到了那信使的面前,問道:「高將軍可曾讓人探查清楚,公孫升濟這個遼東太守到底是為何會選擇投降於長安的?」<="<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