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7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她不願看到的情況。

與其冒著這種發展方向的風險,她還不如做出一個更加危險、更加劍走偏鋒的決定。

將這背後潛藏的東西披露在孫策的面前,讓他自己來做出一個抉擇。

當死亡的幕後推手呈現出端倪之時,她這個坐在病床前探視的人與惡徒無異。

可若放眼天下,自建安元年,甚至是自中平四年她成為并州牧後的種種,她對於天下民眾來說,卻絕不是一個惡人。

在他已不可能為自己復仇的情況下,他是要讓更多人被拉入那個上層爭鋒的漩渦之中,還是要讓他的家人下屬歸入一個安定的局面里呢?

孫策選擇了後者。

喬琰也賭對了結果!

她收回瞭望向天穹的目光,便見門外有個年歲不大的孩子掙扎著想要從大人的懷中跳出來,臉上還糊著淚痕,嘴裡嚷嚷著想要參軍,又在隨後被人給拖了下去。

「那位是?」

她剛開口就聽到後頭走出的周泰回道:「他叫凌統,是凌都尉的兒子,因他前陣子被接到了吳郡,我等在令人將吳夫人給接到此地後,也將他帶過來了。」

「他……他和朱然那孩子一樣,不太能接受父親的死訊。」

喬琰回道:「我知道了,此戰殞命於山越之手的士卒,遲些讓子布草擬一個撫恤金的數額。未能保護好府君的問責……便不必讓他們擔負了。」

她將話說完,望著凌統被人接走的身影,有片刻的走神。

促使孫策做出決斷的,或許也有他們吧。

他自己因父親之死而征討黃祖,黃祖之死促成了黃射的捨命反擊,黃射先殺朱治的舉動,讓孫策在朱然的身上看到了曾經的自己,這才徹底變成了一派堅持入山與山越作戰的局面。

這齣為報父仇的往來循環最後終結在孫策的毒發過世上,或許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最好的結果。

倘若讓江東子弟都與喬琰敵對,那往後真要相互攀咬至於無窮盡了。

孫策自己已深受其苦,又如何希望下屬的子嗣還要活在這樣的日子裡呢?

這是他作為揚州牧最後的仁慈。

也是他在落幕退場前留下的最後一筆。

現在只希望,能猜到孫策做出此等抉擇之人,能看在他這番良苦用心的份上,莫要做出什麼會讓自己後悔的決定。

比如說,周瑜。

------

身在淮陰的周瑜望著城下的攻城軍隊面色沉沉。

一想到此刻身在揚州的孫策極有可能會因為進攻山越而讓自己處在足以致命的危險處境之中,他就無法不覺得心中焦慮難安。

昨夜他更是無端出現了一剎的心悸,好像出現了什麼可怕的意外。

可如果說前日他還能將消息送出去,也能收到從外面送進來的信報,今日便已幾乎被徹底斷絕了出城之可能。

劉備從北面而來的增兵,已讓這一支中路徹底變成了徐州北面勢力占據優勢的局面!

「周將軍,您說那張州牧與大司馬的人手是不是……」是不是有意要對您做出什麼坑害?

周瑜的親隨同樣看著城下的畫面,發出了這樣的問題。

周瑜連忙打斷了他的話,「慎言!」

他雖對賈詡存有幾分疑慮,但這種猜疑藏在心中便也罷了,實不必將其說出來。

而他此刻雖是遭到圍城的狀態,眼下劉備這邊的攻城隊伍人手也還在他能夠承擔的限度之內,並未落到要城中士卒拼死守城以保生路的地步。

前日賈詡送來的信也是能夠說服他的。

賈詡說,眼下是三路出兵,雖比喻可能有些不恰當,但非要說的話也可以與田忌賽馬類比。

即便地域之交鋒不是三戰兩勝的制度,畢竟只要在其中一處出現崩盤,就有可能落到個滿盤皆輸的處境,可只要他們的兩路能提前一步直抵巢穴,拿下這個勝利的契機,而己方中流還抗衡著對面的頂尖配置並未讓其過境,最後取勝的一定是他們。

周瑜此刻就是這個以中對上。

何況……

賈詡在信中寫道,他們也未必就是以三對三,還有可能是以四對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