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並不怪陳登轉投喬琰麾下,甚至應允她前往洛陽,協助荀彧在此地經營民生。
若非陳登選擇了他,他此時可能還只是屯兵沛國境內的蕩寇將軍,絕無可能一度坐上徐州州牧的位置。
若非陳登在徐州治理政事之中對他的協助,他無法在這數年間門於徐州境內積攢起這樣的民望。
又若非陳登為他的一番功績陳述,他還無法被從行將被處斬的狀態中得以名正言順地解脫出來。
此刻他難以避免地落敗在了下風,陳登的身上卻還背負著志業追求和下邳陳氏的希望,他又怎能拖對方的後腿呢?
「此後就不必再稱呼我為府君了,這世上已無徐州牧劉備了,只有將往長安的罪人劉備。」劉備將陳登攙扶了起來,說道:「何況,你我不過是一個往洛陽一個往長安而已,又不是要面臨什麼死別,既然同在司隸境內,總還是能有再見機會的。」
「元龍,我等著看到洛陽重回百萬民眾的那一天。」
陳登沒有做出這等承諾,劉備也沒接著說下去。
當劉備朝著武關方向而去的時候,他轉頭便看到在他所乘坐的馬車後頭,陳登還佇立在那裡許久,似乎是在為他前往長安的前路感到擔憂。
直到只剩下一個模糊身影的時候,又朝著他所在的方向俯首作揖良久。
自此之後,便真無主從關係了。
劉備長長地嘆了口氣,既覺得輕鬆了幾分,又無端悵然了一陣。
但在進入關中地界後,他又已沒有多餘的心力去考慮陳登的情況了。
逐漸鼎沸起來的人聲里,關中平原雖經歷了去年旱災卻還算肥沃的土地,京畿之地分布著的嚴防駐軍,操持著各種口音的商賈,都一個個映入了劉備的眼帘。
這些人和事物,在因官道開敞寬闊而加快的行路速度中,像是走馬燈一般快速地在他的眼前晃過。
長安城郊的靈台明堂等建築和貼鄰護城河外側的繁盛遊春景象也相繼出現在了他的視線中。
直到車馬的速度逐漸降低,停在了距離城門還有一小段距離的位置,因要等候前頭的檢閱檢查,他也得從馬車上下來,他便終於踏足在了這關中長安的土地上。
這就是今日的長安嗎?
劉備望著面前的長安城牆不由失神了一瞬。
這城牆上依然殘存著經歷過戰火的斑駁——
或許有昔年赤眉軍進攻長安之時留下的,或許有喬琰及其部從進駐長安誅殺董卓所留下的。
總之這些痕跡似乎並沒有因為在此地建立了新朝便需要做出任何多餘的修繕,讓其變成嶄新潔淨的狀態,而是坦然地將其展現在世人面前。
但作為一堵都城城牆所能起到的庇護效果已是足夠了。
在這往來民眾的面容上,好像沒有任何一個人覺得這些劃痕會影響到王城面貌,也絕不會影響它的存在所能帶給人的安全感,只因在他們的臉上有著一種極具感染力的平和。
比起徐州民眾更為清晰可見的生計在望。
典韋忽然開口打斷了他的沉思:「劉使君,請吧。」
劉備整頓了一番心思,回道:「好。」
他們並不像是押解犯人的官兵和囚徒一般,趁著夜色入城悄然入城,將他帶到劉虞的面前,而就是在這樣一個日光明媚的午後,在城門口往來的人群與平日裡並無差別之時,像是前來長安述職的官員一般走了進去。
走的正是長安的南城門,也就是那條長安新路。
當劉備走在這條特殊的水泥路上之時,他恰好聽到遠處街巷內有人喊了一句,「樂平月報三月刊,欲購從速!」
他下意識地抬眼看了看天色,這好像只是長安城裡很尋常的一天。
353. 353 旱地驚雷……
但這對劉備來說絕不是尋常的一天。
長安這個城市於他而言原本就是陌生的,現在經歷了從光熹三年的八月到建安四年的三月間種種變化,變成了與鄴城朝廷治下更加不同的樣子。
那個「樂平月報三月刊販售」的消息,在劉備於典韋的「陪同」之下朝著城中走入的時候變得越發清楚,不過很快這個聲音又被別的聲音給壓了下去。
劉備覺得他應當感謝於自己的耳力還不差,能將這些擴散開來的聲音都給聽個清楚。
距離長安城門最近的這一片或許也是在城中的身份相對更低的一批,只比起居住在長安郭區的那些要稍有身價而已。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