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2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早已在她麾下任職的劉巴在去年成功通過了弘文館的選拔考試後,曾經和喬琰談起過那位接濟了不少中原名士的士燮。

相比起一度為何進大將軍府從屬,又對宣揚道教的張津,這位交趾太守士燮遠比交州地界上的其他人有拉攏的可能。

他對時局的判斷力和圖穩的行事作風,也無疑是讓喬琰的越界拉攏存在著可能。

既然現在趙昂這位牂牁太守已差不離坐穩了位置,由法正對著他們的鄰居發出幾句問候,也算是分屬尋常之事吧?

說不定還能起到些奇效!

程昱回道:「此事我會儘快告知於他。」

交州的消息要想傳遞到長安,一條路是從荊州走,一條是先將消息送到揚州,由揚州送信鴿回返,另外的一條便是從益州。

相比於前兩條路,自益州傳遞沿途過境都是喬琰能掌控的地盤,又不必穿越交州境內太遠的距離,在路途上浪費時間,顯然要更合適得多。

可惜隨著揚州之變,喬琰以信鴿通傳消息之事已對外傳揚了出去,聽聞袁紹和曹操那邊也都陸續開始豢養信鴿,交州那頭也應當收到了消息。

想來就算有商隊作為掩護,要想將新的信鴿送入交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現在還有其他的傳達途徑,也不算是太過失敗。

這麼一看,南面便暫時沒有要喬琰太過關照之事了。

左慈和于吉都已經按照她的指示南下交州,來到了張津的地盤上,想必此時已經和他完成了接頭。

荊州牧劉表在她將朱儁調走後正在開始收攏南部的勢力。

益州南蠻的攻伐進度雖不算快但也堪稱喜人,眼下也能分出多餘的心神來留意交州這頭的情況。

現在就等著張津那頭先一步有動作了,而這樣的動作——

絕不可能逃過喬琰的耳目!

有了這一份兜底的信心,喬琰便可以轉向過問其他事項了。

比如說,隨後要跟隨她回返洛陽的人選。

她在向著劉虞請罪的時候就已經說到,她打算將衛覬的官職做出一番調動,放到弘農郡去。

一旦洛陽收容的民眾數量超過了其所能承擔的上限,荀彧便會將其中一部分人調度到附近的弘農,由衛覬來接手。

這樣的調度在原本洛陽還是都城的時候操作起來不太容易,在如今卻不算麻煩。

若非要算的話,還是弘農郡距離長安城更近些,在灌溉條件上也並沒有比洛陽差到哪裡去。

收到喬琰的這個調度指令,衛覬自然沒有什麼異議。

或許唯一還算是件麻煩事的也就是,原本由衛覬擔任的右扶風將會由何人出任。

「此事交給陛下來決定就是,」聽衛覬這麼問喬琰並無猶豫地便給出了這樣的一個答覆,「右扶風也算是天子腳下之地,三輔之一,右扶風官職形同太守,若我才請完了罪,又對這樣敏感的一個位置舉薦上去了個人選,和在天子近前又設置了個監視之人有什麼區別?」

衛覬其實覺得這話不必說得這般嚴肅。

但既然連喬琰都這麼說了,他再做出什麼建議也沒有必要。

眼下的局勢似乎對她來說不那麼有利,需要處處小心,想來他們這些做下屬的也該當謹言慎行才對。

懷揣著這等想法,衛覬直接將本還想說出的另一句話給暫時吞咽了回去,打算即刻回返家中籌備前往洛陽的行裝。

但喬琰是何等敏銳之人,衛覬的這番欲言又止並未逃過她的眼睛。

「有話說出來便是,何必遮遮掩掩的?」

衛覬斟酌了一番後問道:「我想替二弟問詢君侯一事。」

聽衛覬提起他那個弟弟衛仲道,喬琰已意識到了什麼,果然聽到衛覬問道:「不知君侯麾下的女官嫁娶之事,是否要經由君侯的准允?」

衛仲道在樂平書院內就讀已結束,因其早前身體不佳的緣故,並未回返河東郡,而是住在了長安,以便隨時可以接受池陽醫學院那頭的治理。

數年間的調理倒是讓他的身體好上了不少,起碼應對尋常情況已非難事,按照張仲景所說,他那不足之症也大有好轉。

於是他便想著,既有兄長在上,喬琰又已自揚州回返,何不趁機讓兄長向君侯打探一二,不知可否准允他向蔡邕提親迎娶蔡昭姬。

按說尋常的婚嫁之事只需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也夠了,但蔡昭姬的情況顯然不太一樣。

她在喬琰麾下擔任要務,雖在官職上不顯,但其所負責的樂平月報和文籍刊印之事都至關重要。以衛仲道揣測,若她要出嫁,勢必要告知於喬琰。

「仲道還讓我告知於君侯,因他為家中次子,並不需支撐門庭,便是入贅也無妨,如此一來也不會耽誤昭姬在君侯麾下出仕。他長於文墨,通曉書文,能協助昭姬整理文書典籍,編纂月刊。河東衛氏在早年間便已決意效忠君侯,絕不必擔心他的身份帶來麻煩。此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