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需要他的存在來給這些人造成麻煩。
可他的養父因不知道他的身份,大概也難以理解他此刻混亂的心緒。
他好像只當養子這問題是在問他們的計劃,便回道:「我們這幾年間趁著漢中建設賺了點余錢,大司馬又將書籍印刷的成本給降了下來,我琢磨著也夠讓你進學的。不過這進學之事,總還是去長安或者洛陽的好,再不然便去并州。但你早前說不喜歡長安,并州又著實太遠了些,這麼一看,倒不如去洛陽。」
「我本打算再多攢些開銷經費再說,可洛陽那頭有消息傳出,因天災承載能力的緣故,流入洛陽的民眾會有限額地接收,難保我們再過些日子才去,便不能留在那裡了。」
養父話音剛落,劉協便看到養母朝著屋中四處打量了一番後接話道:「我們的家私原本就不多,若真是決定了要去,那趁早動身也容易。要真是按你說的,後抵達的要被遷移到別處去,我們是該早早出發才是。」
下一刻,這兩人的目光都投在了劉協的身上。
明明他很清楚地知道,他們此刻朝著他看過來,無外乎便是在傳遞一個信息,既然是要給他謀求進學的機會,總還是要由他自己來做出決定的,可面對著這樣的目光,劉協只覺自己握著碗筷的手都在此刻開始發涼。
養父母給出的理由無比的充分,尤其是這個因為洛陽限制人數的緣由才要儘快前去的情況,從他們的口中說出,簡直字字句句中都透著對他的關切之心。
然而也正是這樣的一份關切,當真是沉重到了讓他恐慌。
「小安……」養母留意到了他臉上一瞬的神情變化,溫和地問道:「你是不想去洛陽嗎?」:,n,
352. 352(一更) 劉表親征
他當然不想去洛陽!
起碼在還有人會將他給認出來的情況下絕不能!
可劉協並不能將這個理由對著自己的養父養母說出來。
他也顯然不能說,他不想去洛陽只是因為他對那裡存在什麼畏懼的情緒。
倘若因為這份恐懼讓他們去尋人求證,以對他做出什麼庇護,那反而才麻煩了。
他持著筷子撥弄了兩下飯碗,極力做出並不那麼在意的樣子,回道:「我只是有些擔心司隸的旱災。漢中的災情到底沒有那麼嚴重,到了洛陽卻得直面北方旱災了,要真是旱蝗同起的情況,我們現在積攢了多少錢糧都是不夠的。」
「眼下洛陽是以收容復歸和避禍的民眾為主,秩序從紊亂到重建,也大概不會有額外建立就學之處的機會。就算真要去的話,不如遲一些再說,起碼也得在我們能在此地尋求到一條謀生路子的時候。」
「阿父說洛陽要限制民眾的流入,這才著急讓我們儘快前去,我看這才是最大的問題。連那位大司馬都不確定能讓過多增長的人口在洛陽地界上各司其職,我們若去,豈不是在給他們增添麻煩?」
劉協一番陳說完畢,這才小心地打量了一眼養父的神情。
見他的臉上果真流露出了幾分若有所思之色,心中的緊張情緒緩解了不少。
他連忙趁熱打鐵地又說道:「河南尹地界何其寬廣,就算洛陽當真限制民眾入內,我們也能在臨近之地尋到落腳處,實在不必急於一時。倒不如等到秋收之後再行觀望,也或許再等上兩年,并州的樂平書院能再擴招一二,我直接上并州求學去。」
這話說得還挺真情實感的,尤其是那句上并州求學去。
劉協自己都得承認,倘若將他所敬佩之人排個序,喬琰必定在首位。
這絕不只是因為當年董卓之亂中喬琰當先殺入洛陽前來救駕,更不只是因為在他被董卓帶到了長安後,真正願意引兵來馳援的也只有她而已,還因為她治下的百姓正在過著實打實的好日子。
劉協清楚他們家中到底有多少積蓄和收益進項,可就算是這樣,他們也有一本急就篇,一份樂平月報的合訂本,聽聞漢中郡府那頭的消息,今年裡長安有印刷農工醫詩四本書籍的計劃,以便進一步解決民生和識字的問題。
這讓他想要將自己識字的情況一步步展現在養父母前都變得容易了不少。
但變化的又何止是識字,還有民眾的面貌。
哪怕劉協接觸到的人不多,也只是漢中這個和長安有著秦嶺之隔地界上的民眾,他都能何其清晰地感覺到這種變化。
從原本的求「生」到現在的求「進」,這可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不過,劉協並不會意識到,下一批印刷書籍的選擇里其實別有文章,除卻內容更適合於她推廣教化積攢民心之外,一次四本的印刷無疑是讓人看到了印刷術效率的進一步提升,也讓同時推出數本書籍、書籍質量提高有了可能。
這依然是她的制衡之道。
但反正對劉協來說最要緊的是養父母的態度而不是那些世家的態度,他沒必要知道這些。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