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他和喬琰所承諾的那樣,他既為自己取字公理,便勢必要站在君侯所奠定的種種根基之上,與愚昧之人一辯高低!
也一證公理所在!:,n,
370. 370(一更) 辯駁群才
「說是說的在下不才,但他這表現可一點都看不出謙遜的意思啊。」禰衡朝著台上望去,自覺自己從仲長統的表現中實不難看出他對自己今日一辯群雄的底氣。
「聽說早年間戲別駕在樂平書院見到他遊學至此的時候,看起來還像是個內斂拘謹之人,大約這就是才氣自現吧。」楊修回道。
按說這兩位此時都該當在長安才對。
但楊修剛往鄴城走了一趟,照例是打著關照老父親身體的旗號,實則是將一批《昌言》帶到鄴城,以分發伴手禮的由頭給送了出去,可把袁紹這個做舅舅的給氣得夠嗆。
偏偏他還拿楊修沒點辦法。
兩軍交戰還不斬來使呢,楊修只是來走親戚的又有什麼錯?
何況在袁紹拿到這本著作後,便也難免預備看起了司隸那頭的樂子。
如果說此前因那赤氣貫紫宮的天象,已經讓袁紹著手在發酵流言一事上推波助瀾,那麼這本《昌言》的問世,就是讓袁紹越發堅定了要趁著這場在長安朝廷內部發生的動作,將喬琰以朝堂鬥爭的方式拉下馬去!
不過在他能做出什麼有利於他的舉動之前,楊修就已經完成了在鄴城的書籍傳播工作,隨後施施然地離開了鄴城。
他途徑洛陽之時也正是這鼎中觀中對於《昌言》發起論辯的時候,想到當年他那年少輕狂,將喬琰邀約前來一斗的表現,楊修便忍不住前來看個熱鬧。
至於禰衡,按照他和楊修的說法,他是因為在長安城中沒甚樂子可看,這才來到此地的。
大概是因為他當時在街頭直接將淳于嘉給氣了個吐血,以至於長安城中此番對喬琰說閒話的都繞著他走了,唯一一個能跟他當街對峙不落下風的虞翻還是個混不吝到連自己都罵的存在,讓禰衡沒少語塞到不想說話。
一聽洛陽這邊有新的辯論可看,禰衡想都不想地趕了過來。
「才氣自現還是厚積薄發可不好說。」禰衡嘀咕道。
台上的仲長統給他的感覺並不像是個純粹被喬琰推舉出來充當傳聲筒的存在,但和他禰衡的這種狂放又顯然有些區別。
這才有意思。
以喬琰的脾性,也絕不會讓一個可能會被人給輕易駁倒的存在出現在此等公開的場合。
比起看到這位一朝成名的年輕人就此折戟,禰衡也更樂意於看到對方在這裡一展身手,將那些個意圖將他這《昌言》之說踩進地里的人給氣出好歹來。
可惜的是,就算喬琰將這個鼎中觀之會的時間敲定在了十二月之初,有些置身偏遠之地的存在還是難以在短時間內抵達,今日出現在這裡會對仲長統做出發難的,不是得到過長安城某些人授意的,便是在洛陽地界上未曾被喬琰啟用、又不滿於昌言中說辭的。
禰衡忽然開口道:「我看到了個熟人,去打個招呼。」
楊修還沒來得及做出阻攔,便見禰衡已從人群之間擠了過去,行到了個中年男人的身邊,頗有社交悍匪架勢地和對方搭上了話。
楊修可以確信自己並未看錯,在禰衡出現在對方面前的那一刻,那傢伙的臉色頓時一變。
這麼一變,也讓楊修認出對方身份了。
建安元年五月由大司馬頒布推行禁酒令之時,曾經將司隸和南陽等地的豪強世家給聚攏在一處,做出詔令的宣讀,一面以烈酒的高超釀酒手段做出打壓,一面又將醬油等物作為利益交換的籌碼。
在她將所有的條件說出之前,有個朝著她發難的便是眼下被禰衡找上的那位了。
中牟任氏子弟。
「足下是經由了一番進學,此次要重新來大展身手了?」禰衡一副正兒八經發問的樣子,朝著這任氏子弟問道。
對方下意識地便往後退了一步。
「說笑了,不過是來見見大場面的罷了。」
他當然對《昌言》之中的說法不滿,當年他能對著喬琰說出,他們這些豪強收容民眾為隱戶,是在為長安城分攤掉流民齊聚所帶來的壓力,解決他們的就業生存問題,眼下也依然是這般心態。
但看看仲長統在這本書中是如何說他們的!
他說他們是「財賂自營,犯法不坐」之輩,手中的權柄合該進行一番削減。
要不是眼下仲長統已經被喬琰的部從給嚴密保護了起來,若是他出了什麼事也容易被聯繫到他們的身上,他是真打算給對方個好看。<="<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