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當她站定在所有人的視線中的那一刻,便像是一把鋒利出鞘的利刃,在被撥開了所有牽絆的繩索之時徹底展現出了其天下獨絕的魄力。
袁紹發兵洛陽的迫切時局,恰恰讓她有了一個不必做出什麼三請三辭戲碼的理由。
眼前這幾乎是天時地利人和齊備的局面,要想再一次湊出,便絕沒有這樣滾雪球一般壯大的局面。
而有些人想要看到漢室王業交到她手中的平穩過度,有些人卻只想要看到她此刻肩挑山河的野心與志向,在望向她的目光里滿是殷切之意。
所以——
她已不必給出拒絕的答覆!
她並沒有朝著周遭看去,卻清楚地知道,曾經告訴過她那個泰山捧日夢境的程昱正在看著她,得到她那一句「鴻羽不低飛」祝福、已從昔日漢宮宮女變成今日太史令的任鴻正在看著她,從她這裡得到了那橫渠四句允諾的趙雲正在看著她,再不會有胡笳十八拍現世、只會有萬千典籍報刊在她調度之下發行四海的蔡昭姬也在看著她……
還有那些此刻並不在長安,卻在九州為她戍守坐鎮的謀臣武將,都在等待著她此刻的應答。
這讓她更沒有了遲疑的必要!
她抬手從劉協的手中接過了那枚傳國玉璽,托舉在了面前。
皇位的交託讓她此刻不當再以臣子向天子行禮的方式,而是在這番目光對視之間和劉虞進行著最後的一出沉默交涉。
在長安城裡的落日徹底消弭在城牆上的那一刻,她方才開口回道:「百姓念我,長者信我,下屬從我,不敢不受。」
388. 388(一更) 定論國號
百姓念我,長者信我,下屬從我,不敢不受!
這便是喬琰給出的回答。
劉虞聽得清清楚楚,這十六個字的回應里沒有接下這份重擔的惶恐,只有將責任一個個劃到自己面前的坦然。
而到底是不敢不受,還是順勢而為,在場之人都能看得明白。
但承接皇權的變革以這樣的一種方式落幕,或許對於大漢來說已經是一個最好的結果。
百姓念我——
今日若無這些被引領號召起來的長安百姓表態,劉虞或許還不會將皇位交接得如此之快,這些原本的大漢朝臣也不會這樣清楚地看到,他們還固執把守著的這個大漢早已在數年間的磋磨里失去了其在民眾心中備受擁躉的地位。
炎漢四百年傳承至今,那些陳腐弊病早已取代了其舊日強盛所帶來的歸屬感。
那些上位者謀劃著名的利益甚至已將這些還在求生的百姓當做了一個可以被隨意操縱的符號。
他們為何不能在擺脫了麻木的處境後做出一個屬於自己的選擇呢?
喬琰是他們選擇出的結果,她也清楚地知道這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將推動她上位的頭號功臣記掛在了第一位。
長者信我——
這一句長者乃是對劉虞的回應。
在她將劉虞稱作長者而非陛下的那一刻,兩人的關係就已經在這一出權力交接里完成了易位。
但或許這也正是這大漢江山以這等方式交託到喬琰手中的意義。
「長者」之稱讓她絕不會對劉虞的後路做出什麼不當的安排,即便不能再讓這位曾經做過天子的存在保留著一個新朝廷官場中的高位,更可能還是給他一個侯爵之位做山野閒人,對劉虞來說也該當算是一種善終。
而那一個「信」字里,也正是對大漢傳承交接的讚許,也算是全了這大漢最後的顏面。
下屬從我——
今日各州平定,離不開這些對她效忠之人的貢獻。
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並不在長安,但當她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距離她最近的劉虞毫不懷疑,當喬琰接任天子之位的消息傳遞到各州之後,她能夠確保自己對下屬的動向和選擇都一清二楚,進而確保麾下的各州不會出現動亂。
這齣倉促之間的交接絕不會是給鄴城朝廷的可乘之機,而恰恰是讓她麾下那些年輕將領文臣從此等激流之中穎脫而出的大好時機!
寥寥十六個字,在周遭的聲音里每一個字都顯得如此清晰,好像一併清晰起來的也是這嶄新王朝的前路。
一度因為喬琰和劉虞的交接平定下來的周遭響動,在須臾間又重新回升,但這一次,這些人所發出的不再是那等充滿了不確定性的請願,不是對於劉協提出將玉璽交託給大司馬的疑慮重重,不是那等近乎於孤注一擲的發聲,而是一種激昂的慶祝聲響。
他們或許也知道,這天子位置的交替能有這樣的發展,並不只是因為他們對於劉協的問題作出了響應,還因為很多早已經在四方奠定的優勢。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