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90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在這登基典禮的舉辦之前,她也早下達了指令,朝堂上絕大多數官員的位置都不會因為這齣權力交接而變化,至多也就是將王允這個空缺出來的司徒位置挪交到了程昱的手中而已。

這讓長安朝廷此刻的重點事項不在平衡各方可能發生的動亂,而在一致朝著那鄴城朝廷發起挑戰。

所有這些在數年間累積的種種都絕非無用之功,而是實打實的大雍新朝階梯,遠比她此刻腳下所踏的高台有著令人不得不仰觀於她的力量。

這便是他們的帝王!

二十三歲的青年帝王身上的意氣風發和多年戎馬宦海所培養出的沉靜,在此刻以一種令人足覺心悅誠服的方式交融在一處,也不知是從何處傳來了一聲「一統天下」的應和,在一瞬間爆發開來的聲音再一次成為了一片迴蕩在這長安郊野的主旋律。

「雖然明知在這位陛下即位後,長安朝堂上還是會有一場和緩的洗牌,但……」楊瓚朝著一旁的趙歧開口說道,「但或許這只能算是時局必然。我竟然沒覺得有什麼不能接受的。」

「這也得算是這位陛下的本事吧。」陳紀和這兩位老朋友湊在一處,聽到了這話後說道。

不過他話剛說完便遭到了另外兩人投過來的無語目光。

他們說的是,原先在陛下還是大司馬的時候不能被提拔上來的人,在此時倒是可以憑藉著累積的功勞放到三公九卿的位置上了,樂平書院出身的學子在這長安陸續得到提拔的機會大概也會高於弘文館選拔上來的,家中有在鄴城朝廷擔任高位兩頭下注的和全都投入到支持這位陛下的聰明人之間也沒法比。

陳紀又不用擔心這等事情,以至於這話聽起來著實很像是來炫耀的。

雖說陳紀的大鴻臚得算是直接對前天子劉虞負責的,但無論是陳紀,還是隨後因推舉被招攬到長安來的陳群,都是先經由了喬琰的安排才入職的,自去歲洛陽急需人手後,陳群又跟著往那頭去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潁川陳氏的身上打著相當濃重的喬琰印記,幾乎不必考慮隨後的前途問題。

真正需要有這等擔憂的,一種就是楊瓚這個和王允有過私交,甚至知道王允對喬琰存有敵意之人,一種就是趙歧這種子孫里沒什麼特別出挑,他自己也行將退居的老傢伙。

但等這兩人看到人群里的楊修和禰衡之時,又忽然覺得自己其實還不算是最麻煩的。

弘農楊氏啊……

若是楊修是這弘農楊氏的主事之人,或許還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此時的楊氏主導權還是在他父親的身上,偏偏楊彪還擔任著鄴城朝廷的三公,楊修的母親還正是出自於汝南袁氏。

當喬琰還只是大司馬的時候,這些問題因為本就盤根錯節的世家人脈,其實還不算是什麼大事。

可當她登臨天子位後,這些便要成為陸續浮現在水面上的麻煩事了。

不過眼下,這大概還不到時候而已。

今日既為登基之時,便合該繼續投身在這君臣同樂之間!

在這長安南郊的登基告天告地告民的儀式結束之後,這登基的慶典才算是真正拉開了序幕。

接連兩年的旱災和不太平,並不影響今日的帝王登基中,眾人想到這位執掌天下權柄之人許諾的萬民和樂之景,便先暫時投身於這歡慶場面中。

早年間喬琰還在擔任并州牧的時候,有一年的新年裡還需沿襲大漢慣例,舉行大儺驅邪儀式,不過先有那出人定勝天的理論,後有這帝王繼任,就算喬琰對於各地民俗並不打算做出太多的破壞,還是不打算以這等方式來烘托氣氛。

當聚會在高台之下的民眾聽到鑼鼓喧天的聲響之時,看到的是滾球舞龍的隊伍從南自北往長安城的方向回返,從原本的銀鎧隊列變成了一片赤紅色的浪潮。

而當他們重新經由長安城門而過的時候,守在城門邊上的隊伍已給他們遞上了一個福袋。

在福袋之中的一石粟米和一捧油麻看似不多,可當這長安城入城之人都能以這等方式領取得到的時候,便累積成了一筆相當可觀的數目。

這是觀禮登基的禮物。

倘若說親眼見到這位天子登臨高台的一幕已讓人心神激盪,那麼在此刻拿到的這份慰問,便無疑是給他們又打上了一份底氣。

但這還未曾結束。

「快!快去看城北!」有人在人群中喊了一句,這長隊便因這等忽然往北流動起來的趨勢突然加快了疏散的速度。

他們穿行過了城中的街道,眼看著彩燈在不知何事布設在了此地,又朝著這長安城的北門行出,抵達了長安以北的渭水之畔。

建安年間對於渭水的治理,讓這條大河對於長安的民眾早少了幾分敬畏恐懼,對他們來說更有實際意義的,或許是度過了那渭水河橋便能夠到對面的池陽去,那裡正是能治病救疾的池陽醫學院所在。<="<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