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33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當他看到這檄文的內容,也當真是覺得眼前一黑。

這不是一篇以正經檄文格式所寫的聲討。

這篇文章,名為《答冀州老農問袁大將軍》。

這乍聽起來和檄文沒有半枚五銖錢的關係,但打從這開篇數句之中,便已可見,王粲此人將文名起得如此接地氣,在打擊袁紹的態度上卻絕沒有任何一點收斂的意思。

只因他寫道——

【朝發白馬,暮至鄴都,有昊天豐澤,百卉葳蕤。路與老農同行,言今春正值耕作,或與去年光景不同,忽有車馬徒眾過境,非權勢滔天之人不可有,然將至城關即四散而去,金玉奢華景象不復,唯輕車簡從入城。

問老農此何人也,答曰後漢大將軍袁紹是也。

吾聞聲而笑,言其虛偽如故,是效昔年舊事也。】

袁紹臉色一變。

何為效昔年舊事?

便是他在早年間還在擔任濮陽令的時候,因許劭此人身在汝南,袁紹生怕從他這裡得到了一個不佳的評價,影響了他「養望」的目的,故而有意在到家前將自己的車馬僕從都給遣散了開來,以一種看起來簡樸的派頭回到了汝南。

而在王粲的描述中,他在鄴城周遭也有這樣的舉動,和當年沒什麼區別的虛偽。

袁紹當然沒有在鄴城干出這種舉動。

可他有沒有做這件事不重要,王粲所指代的虛偽也未必就是因為這樣的一出削減排場的行為,就像他也不是當真來到了鄴城的附近,也見到了這樣的一位老農。

這可以是他此前一直不敢給自己求大將軍位置的代指,也可以是他拉上了劉辯這位天子作為己方遮羞布的另類表述,總之——

袁紹不是個君子,而是個虛偽的小人。

有此等態度作為基調在此,那鄴城老農身為漢民自然該當發問,那袁紹袁大將軍乃是扶持大漢天子登基最重要的功臣之一,也始終在為漢室興復而四方奔走、調兵遣將,其家世、地位和功勳更是在鄴城的達官貴胄之中的頭一份,王粲卻為何要這般評價於他呢?

王粲便回道,「虛偽者必有其惡,而袁紹之惡尤甚。」

【北海孔融奔走以赴袁紹之邀,令世人均知,漢室尤在,尊儒重典之風尚存。】

【然儒家五常,袁紹無一能符!】

【縱觀袁氏掌權冀州,可謂尊任殘賊,信用奸佞,財入公輔,上下貪賄,以至州郡遭災而不能免,難民起義而至於鄴,此為不仁!】

喬琰的治下為何就從來沒有出現過什麼黃巾餘黨的復起,只有張牛角、梁仲寧這樣曾經有過賊黨經歷的也都能尋到個藉此上進的崗位,更遑論是對這數年間種種災變的處理。這當然得算是不仁。

至於這「殘賊奸佞」之人是袁紹的親眷還是許攸郭圖這些人,就由著他們自己考慮好了。

反正這種事情向來都是只看結果不看過程。

【酸棗合盟,紹不能據賊,致東郡太守身亡於此;兗州之變,紹但求獨活,致下屬受戮被捕者眾,此為不義!】

酸棗會盟中袁紹意圖拖延進入洛陽的時間,在對抗華雄胡軫等人的行動上便多有安排不妥之處,喬瑁因之而死。

許攸也早已在上一份月報中明言,若非袁紹只想著自己求生,他也不會在失去坐騎的情況下被捉。

那麼對盟友下屬來說,袁紹當然是無義小人!

【長兄病弱,為之苛待,族弟莽烈,淪亡豫州,紹之三子,長幼亂序,似有重蹈禍端之象,此為無禮!】

袁基的病逝一度被袁術指責乃是遭了袁紹的毒手,這話是由他們汝南袁氏的人說出來的,王粲在此刻再用上一次也無妨。而袁術早年間和袁紹撕破了臉皮後的彼此攻伐,都是人所共見的東西,那麼固然袁術該當算是死在曹操的部下手中,也實則與袁紹有關。

這上一輩的三兄弟落到僅剩一人的結局,而到了下一輩里,因袁紹對幼子的偏愛,又已隱約出現了三子爭嗣的局面,這難道是符合宗族之禮的嗎?

袁紹令陳琳寫出那封檄文不要緊,可檄文之中何敢指責於喬琰對兗州喬氏的苛待?

他自己都還沒有理清楚那筆糊塗帳呢!

【公孫不臣,袁紹友之,曹氏在漢,袁紹伐之,董卓為惡,袁紹薦之,弘農無才,袁紹輔之,此為不智!】

自漢靈帝駕崩至今的數年間,袁紹看似從未讓冀州和青州脫離出他的掌控,甚至一度讓幽州、豫州、兗州和徐州,還有那沒什麼存在感的交州都遵從於鄴城朝廷的指令,但當他真正所能掌控的地盤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過任何一點改變的時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就已經是失敗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