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葉胥在京師一切安好後,盧棲很感動,當即表示要給葉胥回信,並告訴葉父葉姆盧父將要去京城發展。
到時讓盧父幫他們送信。其實是盧父見葉胥已經進京趕考了,想著可能不久後盧棲也會去京師,到時候,若是自己在,盧棲若是遇上個什麼事情,自己還能幫襯一下。
這樣想著,盧父便打算先去京城探探水。
收到信的不只是葉父葉姆,盧棲和趙夫子同時也收到了葉胥的來信。
盧棲是在讀完信回到家中時,守門的小廝告訴他,有封來自京城的信寫給他,盧棲當時激動的不知東西,雙手顫抖的接過了那封信,他就說葉胥不會忘記他這個兄弟。
葉胥給盧棲寫的信無非是自己在路上的所見所聞,然後又總結了一些自己在鄉試中的經驗給他,等到他鄉試時能用得上。
葉胥寫給趙夫子的心就很簡單,無非是感謝恩師的推薦信,之後言明他在書院就讀一切安好云云。
信的內容不是很長,雖說趙夫子面無表情,若不是趙夫子嘴邊的笑容暴露了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可能真的有人被他騙過去。
葉胥能想著給他回信,就證明他心裡還惦念著自己這個夫子的,是個有情義之人。
葉父葉姆聽完葉胥的信,當即寫了回信,並去拿了些銀票給二人送去。
雖說葉胥和陶青二人在信中說他們在京師過的很好,葉胥在書院中認識了些學子,陶青也在這樣認識了新的哥兒等等,說的都是一些瑣事。
葉父和葉姆見二人在信中報喜不報憂,可他們總是怕二人在外吃不好,穿不暖。
多些銀票也好傍身,葉姆便拿了兩張銀票準備給二人連同信一起給他們送去,葉父見葉姆拿了兩張銀票,生怕兩張銀票不夠他們用,轉身將盒子裡中數額較大的銀票全部拿了出來。
這還是兩個孩子頭一次離家這麼遠,葉姆在一個多月的時間,總是怕陶青不會做飯而餓著自己。
他偷偷的抹了好幾次眼淚,真當是應了那句「兒行千里母擔憂」。
盧父帶來的不僅有葉父葉姆的回信,還有盧棲和趙夫子的信,葉胥和陶青一一看著。
葉父和葉姆的信中:總結下來就一個主旨,別不捨得花錢,他們二人在外,不能委屈了自己,若是錢不夠,就寫信回家,他們再送,接著又說家中的店鋪生意很好,讓他們不必擔心銀錢不夠。
第67章 趙夫子回信的大致意為:……
趙夫子回信的大致意為:現下你既已安然入學, 便要認真聽夫子授課,若是當真是有些什麼不懂的地方,可以詢問夫子。還說了一堆學業上面的事。
盧棲的回信中倒是沒有什麼, 無非就是說些什麼瑣事,鎮上哪條街上又開了一家新的酒樓,這酒樓的飯菜味道格外好,惹得他家的生意被搶走了不少, 他爹急的好幾天沒睡好覺;
書院中收了位神童, 趙夫子很是喜愛他;還說趙夫子現在也不怎麼懲罰他了, 又說自己在這次書院的評比中拿到了第十名,然後洋洋灑灑的寫了兩張紙來訴說當時的自己有多麼的風光。
還說了他阿父阿姆的反應:盧父聽說他拿了書院評比的第十名很高興,要不是他拼死攔著,他父親都準備給人發錢了,說是讓別人也跟著高興高興。
他怕太過張揚,及時拉住了無比激動的盧父, 還有他阿姆, 他阿姆非要辦一場流水席,請眾人吃上一頓,二人的反應讓盧棲不由得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平時自己太過懶散, 以至於取得了一個小成績, 他阿父阿姆這般激動。
最後一整張紙就是盧棲的反思, 反思自己為何這般懶散, 他反思的很是深刻, 反思了一整張紙。
陶青是和葉胥一起看的信,最後陶青精準點評:「我一直覺得盧秀才是有些跳脫,沒成想我還是保守了。」
葉胥見夫郎這麼說,一時之間, 竟不知自己該不該替盧棲解釋一下他在陶青心中岌岌可危的形象。
最後他想自己還是不要多此一舉了,盧棲和陶青二人平日裡又沒什麼交際,就算是陶青知道盧棲原本是個什麼人又能怎樣。
就這樣,陶青一直誤會盧棲,每次看盧棲時,都忍不住帶些慈愛的目光,因為陶青盧棲的性格,讓陶青覺得他像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孩子理所應當的要寵著。
每次陶青看盧棲的目光不像是看同輩人的眼神,惹得盧棲根本不敢出現在陶青的面前,因為他覺得只要他出現在陶青的身邊,陶青看的他毛毛的,他有些不自在。
他覺得陶青看向自己的眼神,同他阿姆看自己的眼神一模一樣,總覺得不太像是陶青這個年紀該有的眼神,有種說不出來的詭異。
次日,葉胥來到書堂,將盧父給荀文林捎來的信遞給了他。
葉胥寫信時,順嘴問了荀文林一下,一問才知:原來荀文林也打算寫信回家報個平安,只是愁於不知該如何將信寄回家,只好作罷。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