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嬌夫的首輔大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怕茅榮郅覺得花費大把的銀子和精力來去運一個什麼他從未聽說過的土豆,葉胥只好加重籌碼道:「陛下,那海外並不是只有土豆這一種農作物,還有紅薯,玉米等農作物,這些都是抗乾旱的農作物,且收成也比水稻多。還有一種叫做西紅柿的農作物,此處的用處良多。這些都在海外。」

接著怕是茅榮郅不相信,葉胥拿出了紙,上面畫著土豆、紅薯、玉米、西紅柿這些農作物的形態,並一一闡述這些農作物對於百姓和國家來說的重要性。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無論古今,都是至理名言。

誰也不知道葉胥最後同皇上說了什麼,只知道葉胥在御書房待了將近一個時辰,等葉胥從御書房出來後,陛下便叫來了工部尚書。

在這個政治權利高度集中的時代,若是皇上願意做一件事情,實施起來的速度是相當的恐怖。

當天,皇上便組建了一個小隊,隊伍中多是武力高強的侍衛,還有幾個嘴皮子比較溜的文官。

次日,這些人便帶著一些瓷器、絲綢、茶葉等傳統物品出發了。

緊接著便是這一屆的狀元葉胥升官的消息,從天子近臣這個從六品的官職變成了楚庭正六品的知州,這種明升暗降的操作看呆了一眾朝臣。

令他們驚訝的是:聽說這還是葉胥主動要求的,也不知這葉胥是不是腦袋不太靈光,放著好好的京官不做,放棄天子近臣的位子,跑去楚庭做知州。

旁人都是想留在京城還留不下來呢,他倒好,跑去偏遠地區干知州。

其實對於葉胥去外地做官這件事,茅榮郅是第一個否決的。

原因很簡單:從這件事情上來看,他知曉葉胥應當是個人才,可能他的才學不如舒老,但他的見識可不是什麼人都能比的。

像他說的這些稀奇古怪的農作物,茅榮郅就從未見過。

現在遇見這種棘手的事情,葉胥能幫忙想出解決的辦法,那下一次他也能琢磨出新奇的點子來解決。

這樣想著,茅榮郅是不會輕易放手這麼個好苗子,讓葉胥去做地方官,可是他架不住葉胥再三的請求。

他記得葉胥當時說:「陛下,楚庭現下這個情況,臣認為臣現在赴任,事情些許會有轉機。」

茅榮郅承認葉胥說的有道理,葉胥去了楚庭,楚庭的萬千百姓些許不會忍受飢餓,可是他也不太想這麼一個總會以一個刁鑽的角度來完美解決事情的寶貴臣子。

但是他也不能以自己的一己之私來犧牲楚庭萬千百姓的性命。

若是葉胥不那麼固執的堅持非要去楚庭,茅榮郅一定會派個人去楚庭解決問題,但是完成度的好與壞,茅榮郅不能保證。

茅榮軒想:以葉胥這個奇思妙想的腦袋,他一定能完美的解決掉這個事情。

茅榮軒理智上認為葉胥去楚庭是最好的辦法,但是從情感上出發,他並不想讓葉胥去,但是他身為一個皇帝,必須要為他的子民們著想。

最終茅榮郅還是同意了葉胥的請求,但不同的是,茅榮郅並未按照葉胥的想法給他一個七品縣令,而是改成了正六品的知州。

笑話,本來外地做官就已經很辛苦,再者葉胥並沒有犯什麼事,茅榮郅根本不可能給葉胥降職。

雖說茅榮郅對於葉胥去楚庭任職的行為很是放心,但是架不住意外發生,葉胥臨走時,茅榮郅還是塞了一些銀票給葉胥。

第106章 這可是他看中的好苗子……

這可是他看中的好苗子, 若是這次任務並沒有想像中完成的好,希望靠著這些銀票葉胥也能撐到他派欽差大臣帶著賑銀前去支援。茅榮郅在心中默默地想。

葉胥同茅榮郅二人三兩下就敲定了解決楚庭問題的方案。

滿朝文武中,這個辦法也就只有他們二人滿意了, 但是第二天茅榮郅上朝時便炸開了鍋。

先是戶部侍郎上前進諫道:「陛下,昨日您從戶部支出的銀子數量龐大,現如今戶部空虛,只怕這楚庭的賑災銀兩一時間不能完全拿出。」

昨日同葉胥商量好了走海路去尋那產量較大的作物時, 茅榮郅便迅速的從戶部支出了一大筆銀子。

這筆銀子不僅包含了這行人的開支, 也給了他們家人一大筆銀子作為保障。

本來開闢一條新的航線就是極為艱險的事情, 讓這群人沒了後顧之憂,這樣他們才能放心的離去。

而且就算他們雖然不說,可眾人心中也知道這次說是去尋土豆什麼新鮮的農作物,可誰人又知這回來的可能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