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古代當自己靠山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4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雖然她知道接下來的日子,她想要再進入任何一座城都是不可能的了。

崔掌事被孫珍娘毒死了,沒人會拿著她的賣身契讓官兵來通緝她,但是她一沒戶籍二沒路引,以後的日子只會比現在更艱難。

燕惜妤站在路邊發了會呆,然後抱著包裹提著插有幾根榆樹幹的背簍,走進了路旁那有人高的野草叢中。

四周看了看,確定自己被野草叢遮嚴實了,燕惜妤這才放下手裡的東西。

她之前已經從頭到腳都做好了出遠門的準備,這會兒從頭開始再收拾一下。

燕惜妤先把帷帽和面紗都摘了。然後把帷帽外的長罩紗從帽上拿開,只剩下像蓋簾般中間有個圓洞的箬帽。

把箬帽戴回頭上,又緊了緊綁著髮髻的布巾,輕輕甩了甩頭,確定箬帽不會掉,從頭到腳的頭算是可以了。

腰上還繫著條三襉裙,這會兒把裙一摘,一身又皺又髒的穿著讓人看見就想遠遠躲開。

然後把灰撲撲的羊皮水囊綁在腰間繫著的褐色腹圍上,那腹圍像是那種又小又短的圍裙,也被在地磚上搓的又皺又髒,看著就像是婦人使用了許多年卻沒洗過似的。

再把腳上穿著的輕薄錦鞋換成厚底粗布鞋,燕惜妤要混進災民的裝扮就算是完成了。

把地上的長罩紗、面紗還有三襉裙都折成方方正正的樣子,再小心地塞進脫下的錦鞋裡,然後打開那個大包裹,把錦鞋放了進去,再緊緊地纏成枕頭的樣子。

把包著草鞋的小布包系在大包裹的結頭上,以免草鞋單獨拎著容易丟失。

燕惜妤做好這一切,才小心地扒開擋在周圍的野草,確定路上沒人,她快手快腳地把背簍一背,雙手一摟大包裹,拱肩縮背低著頭走出了草叢。

順著大路往前走,不擔心會迷路,因為這個時代只有官道才是平坦的。

無論怎麼走,只要在官道上,總能找到能走的路,也總能遇見要找的人。

果然,剛走到三岔路口,就遠遠地看見了路的那頭人影憧憧。

第13章

燕惜妤左右兩邊看了看,趁著離的還遠,她快步走到一棵樹下,把背簍往地上一擱,然後她挨著樹坐著,把包裹放在膝上,靜靜地等待。

過了好一會兒,才看見有兩名官差騎著馬先過去,然後又等了一陣子,聽見了輪子轉動的聲音。

燕惜妤順著聲音伸長脖子看了眼,發現是五匹馬拉著五輛木板車,木板車上堆著麻袋,麻袋堆上還綁著幾口大鐵鑊。

跟著馬車走的官差,大概有三十來人,個個都腰佩大刀,其中十幾人騎著馬,剩下的都走著路。

有一名騎馬的官兵身上還背著一面旗幟,燕惜妤仔細看了看,旗幟上面是一個「承」字。

在這隊官兵後面跟著的,全是衣著破舊的災民,男女老少都有,大部分人都是走著路,有些人挑著擔子,還有些人推著獨輪車。

偶爾能看見一兩頭牛拉著板車,拉板車的驢子倒是比牛多了那麼幾頭。

不過有牛車和驢車的人家應該是大姓家族,他們把牛車和驢車圍的嚴嚴實實的,老人和小孩偶爾會上板車上坐一會,但大多數的時候都還是沉默地靠雙腳走路。

這一群災民跟著前頭帶路的官差,一路風餐露宿地走向遙遠的邊地。

朝廷下旨安頓災民,知州大人安排官兵帶這些災民去邊地,路上還負責每天三頓粥。

一早在林中露天醒來後,官兵會叫災民里的婦人去幫著煮粥,就著些醃菜,吃了第一頓之後,就開始趕路。

災民的隊伍很長,拖拖拉拉的,負責帶路的官兵會看日頭讓人休息。

晌午休息的時候,又是一頓粥。有些趕路之後還能動彈的災民,吃了粥之後,會上山找野果和逮些田鼠之類的,又或者如果有看見小溪,就下水摸魚。

總之凡是能吃的,都找來吃了。

剩下那些實在是無力動彈的災民,尤其是那些老的老、小的小的老人小孩,一碗清的能照鏡子的粥水喝下肚,再灌兩碗水,也就飽了。

歇了晌,又開始趕路,這一走就走到了頭日快下山,官兵這才大聲喊著讓人就地歇息。

被找去幫忙煮粥的婦人,和負責去尋柴火的男人,官兵會每人每天多給他們半塊硬饃,其他災民側圍著大鐵鑊,一人一勺水多米少的粥,再給夾一筷子醃菜。

燕惜妤當初買這個小陶缽主要是因為它比陶碗便宜,卻沒想到陶缽在這個時候卻展示出了它的實用之處。

碗都是下淺上闊,裝不了多少,盛多了水還容易灑出來,但陶缽就不一樣了,缽體上下一樣大,比碗能裝的更多。

「呼,」吃完水多米少的粥,燕惜妤長出一口氣,接著把陶缽往地上一擱,發了會呆,再回過神來的時候,看見地上的陶缽時就想笑。<="<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