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袁術稱帝時,眾謀士部將都不敢反對,只有閻象站出來阻止,勸他繼承做漢朝臣子。
袁術雖沒殺他,卻很不高興,從此疏遠。
這個人,怎麼說呢,在史書上不算很有名,因而張禎不知道他除了對漢室有一份忠心,還沒有別的才能。
但若能挖來,就讓袁術少了一份助力。
閻象:「......多謝張大人!」
怎麼回事,張禎剛認識他幾天,為何就想著招攬他?
莫非他的才名已經傳到了關中?
等等,他有什麼大才?他自己咋不知道?
算了,還是繼續留在淮南罷,長安他不熟。
委婉謝絕,押著稻種離開。
張禎笑眯眯地送他出莊,揮手道別。
有些事情她絕不會告訴閻象。
例如,換給冀州的,除了優良稻種,還有幾張肥料方子,那才是豐收的關鍵。
淮南若想豐收,就等著課農司入場吧。
相較於戰場廝殺,她還是更偏愛兵不血刃,希望袁綠茶不要不識抬舉。
第221章 二百六十三粒種子
張禎沒有騙閻象,換給冀州也是兩斛換一斛,也是換了兩千斛。
兩者相加,皇莊多得約二十四萬斤。
張五郎直呼這買賣做得,明年繼續。
但最讓張禎高興的,還不是這個,而是新稻種。
去年,陶謙送來六株野生稻穀秧苗,張禎跟氾先、衛成、張五郎講解了雜交稻穀三系法的原理,在大王莊建了實驗田,由他們親自培育。
三人恨不得日夜守著,授粉、施肥都不假手旁人,精心照管。
秋天收了二百六十三粒種子,皆是顆粒飽滿,拿在手裡沉甸甸的。
今年選了塊肥沃的良田,繼續實驗。
浸種、育秧、移栽,每個流程都分外謹慎。
張禎只要有空,就往大王莊跑,不斷補充記起來的現代農業知識。
這一日插完秧,張五郎鄭重地向天祈禱,「求神農爺爺保佑,好好生長,多多掛果,無病無災,秋收萬子!」
張禎:「......哥哥的誠心,神農爺爺一定能看到。」
衛成心說讀書人就是懂得多,趕緊跟著他學,「神農爺爺保佑,多多掛果,秋收萬子!」
氾先倒沒把希望寄托在神農爺爺身上,躊躇片刻,小聲問張禎,「神悅,真能成麼?」
為啥小聲?
因為他怕聲音大了,被田裡的秧苗聽到,賭氣不長。
張禎:「氾叔不必擔憂,這技法是正確的,有先賢驗證過。」
氾先也不追究那先賢是誰,遲疑道,「就算技法正確,我們也未必做對了。」
如果這種子是張禎培育出來的,他絕不會有任何懷疑。
但不是張禎,是他和衛成、張五郎。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