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匡扶漢室,她是認真的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6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要不要臉!

高順怔了怔,突然大笑。

神悅真有趣。

呂奉先真幸運。

也是天下的幸運。

第235章 若無雷霆手段,豈敢有救世心腸

呂布離開,張禎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影響,該幹嘛還幹嘛。

而且她事情很多,沒空傷春悲秋朝思暮想。

最多睡覺前看著那枝石榴花發會兒呆。

後來幹了,被她製成書籤。

地里田間,稻穀、麥子都長勢良好,好得她默默感謝上蒼。

不遇旱災、水災、蝗災,簡直是上天的恩賜。

大片大片綠油油、青蔥蔥的莊稼,看得人心曠神怡。

尤其讓她歡喜的是,劉備派人送來了五株野生稻穀。

北海相孔融也派人送來了四株。

沒錯,就是「孔融讓梨」里的那個孔融,後世孩子耳熟能詳,張禎也不例外。

諷刺的是,孔融最初以孝悌出名,最終卻被曹操以不孝之名處死。

他的某些言論,也確實驚世駭俗。

比如他曾說,父子之間有何親情?孩子只是父親情慾的產物而已;母親也只是容器,孩子生出來後,與母親就沒有太大關係了。

單從字意來看,的確大逆不道。

可如果知道蘆衣順母、埋兒奉母、湧泉躍鯉等恐怖孝道故事,就會發現孔融宛如一股清流。

他反的是孝道麼?

張禎覺得不是,他反的是為了以孝出名而做出的喪心病狂的事。

也是幫很多大孝子松一松頭上的緊箍咒、五指山。

須知,在這個時代,有了孝順的名聲是可以做官的,即舉孝廉。

而若是被人傳出不孝,那這個人就仕途無望了。

不管他的父母是不是壞人、對他有多苛刻,錯的都是他。

簡單一句話,這時代的父母對孩子有著絕對的控制權。

若是攤上不明事理的父母,算是倒了大霉,焦仲卿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寧願死都不敢反抗母親。

但壓迫焦仲卿的又不只是他母親一個人,還有整體的社會環境。

孔融敢在這種大環境之下,說出父母於子女無親的言論,需要相當大的勇氣。

他本人其實非常孝順,父親去世,他悲痛得幾乎站不起來。

事母至孝,對兄長孔褒也很是尊重,孔褒的朋友張儉逃難到他家,當時孔褒不在,他也熱情收留。

他只是想法太多,對自家聖人也缺乏那麼一點點敬畏。

與名士狂生禰衡私下聊天時,兩人可能喝多了,禰衡稱孔融「仲尼不死」,孔融稱禰衡「顏回復生」,一通商業互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