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匡扶漢室,她是認真的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1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而張禎當然也不可能放棄涼州。

不但不放棄,還想往外擴張,不,不是擴張,是經略!

前兩年她沒怎麼管涼州,一是因為太忙,二是因為皇甫嵩勉強能鎮住。

現在必須得治韓遂,以及相從的軍閥,還有羌、氐兩族。

氐族眼下不如羌族囂張,但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了成漢、仇池、前秦、後涼等政權。

羌族,則是八百多年後西夏党項族的祖先。

總之都得治。

第345章 因為皇甫老將軍

綜合各方面情報,張禎總算弄清了西涼反叛的大致情況。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西涼也如此。

羌、氐兩族雖然歸附漢廷,卻並非自願。

——誰會自願頭上多個統治者?

要論起他們歸附漢廷的歷史,那真是小孩沒娘,說來話長。

先說羌族。

西漢初年,國家剛剛恢復生機,內部又叛亂不斷,整體國勢較弱,而匈奴則日益強盛。

因此西域諸國都被匈奴奴役。

匈奴還在西域設置了僮僕都尉,「僮僕」指的就是奴隸,意思是西域諸國都是匈奴的奴隸。

羌族就是其中的一支,某些部落被匈奴欺負得沒了活路,迫不得已,請求歸附漢朝。

當時正是漢景帝當政,接納了他們,令其遷徙到涼州狄道、安故、臨挑、氏道、羌道等地。

後來到了漢武帝,國力大幅度增強,對匈奴的政策從被動防禦變為主動出擊,又天降將星霍去病,以消滅匈奴為己任。

按理說這沒羌族什麼事兒,但大部分羌族部落,依然處於匈奴的統治之下,與匈奴一南一北,對漢朝出擊匈奴形成很大的威脅。

因此漢武帝採取「隔絕羌胡,使南北不得交關」的政策,設置酒泉、武威、張掖、敦煌四郡,沿祁連山脈依次排開,以監視羌族動向,使其不能勾結匈奴為禍邊境。

這對匈奴和羌族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因而經常偷偷聯繫,只要一有機會就作亂。

然而這沒什麼大用。

漢廷正鴻運當頭,屢次大敗匈奴,又加強了對西北邊地的掌控,不像之前那般管理鬆散。

無奈之下,匈奴、羌族中的一些部落只得歸附漢朝,另一些則遷往更遠的地方。

但不管是歸附的還是遠遷的,都認為水草豐美的河西走廊原本屬於他們,一直存在反漢情緒。

後王莽篡權,威逼利誘西羌首領內附漢室,並獻上西海之地。

而且他還做了一件事。

此前,漢宣帝在此設置金城屬國,以藩屬的方式管理西羌諸部落,王莽廢除此項措施,改設西海郡,下轄五縣,以郡縣的方式統治西羌。

這引起了羌族極大的不滿。

王莽末年大亂時,羌族趁機奪回西海故地,西海郡也不復存在。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