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匡扶漢室,她是認真的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2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然而讓他們失望了,沒有任何人敢與朝廷作對。

各地官府都繳得很快,很足。

他們只好挑剔糧食不好,不約而同,分別跟張禎嘀嘀咕咕。

張禎左耳進右耳出地聽著,並不發表意見。

田賦入庫時,自有大司農屬官檢驗品質,她大伯張澤主要乾的就是這個,輪不到落魄三人組唧唧歪歪。

他們能吃到新鮮的田賦糧食,還是劉協想要與大臣們同樂,特意下令用新收的田賦發了一撥俸祿。

否則他們只能吃自家田莊的。

人吶,就是不知足。

不過,並非所有田賦都運往長安,若那樣的話,糧倉根本裝不下,也不利於之後的轉運使用。

華夏最早的糧倉,出現在新石器時代,到了秦漢時期,更是各地都有修建,以滿足那一片區域的糧食需求。

最有名的當屬秦始皇首建的敖倉,位於關中與山東之沖,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

還有宛城倉,存儲量也非常大。

倉儲技術也屬世界一流,不但有常規的倉庫,還有冷藏室、換氣室等等,以保證糧食的質量。

張禎雖不能親眼看見各地糧食入庫的場景,但也看見了京城倉的,大受震撼。

成山成海的糧食,有的裝在麻袋裡,有的裝在巨大的陶瓮里,堆滿了糧倉每個角落。

這陣子劉協最愛做的事,就是帶著他的皇后伏壽,默默站在京城倉前,看著民夫們將糧食搬入庫中。

張禎也愛看,常與他們夫妻倆在糧倉前相遇。

每次遇見,劉協都要熱淚盈眶地說一句話,「皇姐,這都是你的功勞!大漢臣民,都不會忘記你的恩德!」

伏壽也雙眼亮晶晶地看著她,仿佛她是什麼大聖人。

張禎一開始還欣慰而驕傲,欣慰於自己的辛勞被人認可,驕傲於有所成就。

但後來就麻木了,跟聽到「今天天氣很好」一樣,毫無觸動。

——還有點受不了這對小夫妻,總覺得他倆像在演什麼偶像劇。

劉協又說,晚上睡覺都更踏實了。

這一點,張禎倒是感同身受。

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吶。

最讓她欣喜的,則是各縣畝產量的增長。

今年,大漢一千二百六十個縣都配置了課農司屬吏,教導百姓農耕種植。

其下轄的肥料廠,也是很快就運作起來。

這就代表著,各縣田地,或多或少享受到了肥料的澆灌。

農戶也學到了較為科學的種植方式。

具體到某個村或某個縣,也許只會直觀地發現糧食大豐收,但站到更高的層次,從整體來看,這種改變可以用「驚天動地」來形容。

打個比方,一名學生成績普通,100分的滿分,能考到80分,哪怕請名師輔導,大約也只能考到90分,進步了10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