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匡扶漢室,她是認真的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00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若是還不夠,國庫湊一湊,稅賦湊一湊,也就基本夠了。

經過半個多月的商討,或者說爭吵,最終少數服從多數,還是選在中州河南。

但不是洛陽,也不是開封或任何一座現有城池。

張禎說得很明白,不在舊城池的基礎上重修,而是新建。

她要一座全新的都城。

具體建在哪兒呢?她也不知道。

於是派出白玉京尋址小分隊。

隊長,不,特使是基建狂魔李嚴,副使是張松。

張禎沒有忘記,張松會畫輿圖,還畫得很好。

成員有墨家三位傳人,秦書、單冬、胡維,都是基建專家。

還有幾位中常侍,以及袁紹之子袁尚,劉表之子劉琮,袁術之子袁曜。

落魄三人組覺得這是個巧宗,非要把兒子塞進來混個資歷,還送了重禮。

張禎沒理由不收。

這種事情,這三家想壞也壞不了。

而且她看袁尚、劉琮、袁曜等人,當大漢順臣當得挺愉快的,不像他們的父輩,沒那麼多痛苦糾結。

張松還引薦了一個人,好友法正。

張禎自然也同意。

等這行人離開長安,她最關注的就只剩兩件事。

一是鹽務,二是春耕。

不過,前者有鹽務司,後者有課農司,兩件大事都在有條不紊、按部就班的進行著,她並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心力。

暗地裡沾沾自喜,穿越多年,總算是享受到了垂拱而治的快樂。

找對人,做對事,一切就會變得很簡單!

但話雖如此,始終還是心繫农田,像去年一樣,時常在關中各地巡視,勸課農桑,過問民生。

對於這樣的張禎,關中百姓也都習慣了。

第405章 白如雪,軟如綿,上品好鹽

自古以來,華夏就有著漫長的海岸線。

諸葛亮和賈詡不僅劃分出了食鹽的十大銷售區域,還劃分出了相應的十大鹽區。

並且採取就近原則,儘量讓鹽區靠近銷售區域。

比如,銷售區域在南方、西方的,鹽區便劃在江蘇長江以北的黃海沿岸,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兩淮鹽場,又叫蘇北鹽場。

因位於淮河故道入海口的南北而得名。

淮河以北的叫淮北鹽場,淮河以南的叫淮南鹽場,相較而言,淮南鹽場歷史更為悠久,西漢時的吳王劉濞,就因封地在廣陵而煮海為鹽,成為天下巨富。

這也是兩淮鹽業在歷史上的最早記載。

在這個時期,淮北鹽場只是初具雛形,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

銷售區域在北方、東方的,鹽區劃分在渤海沿岸的長蘆鹽場,或者遼東灣鹽場、萊州灣鹽場。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