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匡扶漢室,她是認真的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95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張禎笑道,「孔明總是如此多禮。」

諸葛亮認真道,「禮不可廢。」

叔父、兄長都來信提醒他,萬不可仗著宸王千歲的偏愛,便忘乎所以,失了分寸。

其實不用他們提醒,他自己也時常反省,絕不恃寵而驕。

他必須對得起張神悅的這份偏愛。

隨後兩人商量細則,呂布負責給他們添茶倒水。

最重要的有三條。

一是創建魚鱗冊。

將房屋、山林、池塘、田地等產業,按照次序排列連接地繪製成圖,標明相應的名稱。

並詳細記載每項產業的編號、類別、業主、畝數、四至(地籍上每宗地四鄰的名稱)等信息。

這是南宋時首創的,因圖形排列狀若魚鱗而得名,明朝時得到完善,一直沿用到時期,張禎提前拿來用一用。

有了這冊子,就能防止產去稅存,或有產無稅,使得朝廷收稅有據可依,是種制度性的保障。

而對於張禎來說,最重要的是以此杜絕世族隱瞞田產。

二是重整戶籍。

戶籍制度始於周朝,秦漢時期初具規模,但一遇戰爭災禍,就會變得混亂不實。

也就是說,張禎穿越後忙這忙那,卻連漢室有多少人口都不確定,只能估計出個大概的數字。

因此這回效仿明朝,引入黃冊制度。

每家發一個戶貼,按格式填寫人口數量、各自姓名、性別、年齡、與戶主關係。

以及這一家所擁有的田地數量、坐落地點、房屋類型等等,與魚鱗冊相互印證。

這戶貼一式兩份,一份由百姓自己保管,一份交到縣衙留存,都加蓋公章。

再由各縣匯總到各郡、各州,逐級上報,直至朝廷。

這也能最大限度地防止世族隱戶。

魚鱗冊、黃冊,都是五年核查一次。

由當地官府具體負責,朝廷派人監督。

三是對於隱戶、隱田的處置。

隱戶升為平民,上黃冊、分田地。

分的田地就來自於隱田,餘下的同樣分給流民。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女子也能授田,只是沒有男子授得多。

張禎也沒有貿然提到相同的數額,她得先看看有多少女子,多少田地,才知道夠不夠分。

若不夠分,就緩兩年再給女子提量。

相應的世族補繳十年的人頭稅、田地稅,不管他們占據這些隱戶、隱田的時間超過十年,或者是不足十年,都統一按十年來算。

若有異議,可到官府申訴。

第479章 加女子稅賦算什麼本事,減免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