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希望高拱永遠不要回來,關鍵時刻,他甚至可以動用一些非常手段。但他心裡也知道,以高拱在隆慶心中的地位,這幾乎不可能。
翌日,朱翊鈞天不亮就起來了,馮保為他更衣洗漱,剛梳好頭,一轉身,人就跑了。
朱翊鈞三兩步就衝到了院子裡,恰巧與準備上朝的隆慶撞了個正著,朱翊鈞齜牙:「父皇,早呀!」
隆慶看著日子:「這麼早,起來練功?」
小傢伙從善如流的點頭:「對對,練功。」
「你的燒火棍呢?」
朱翊鈞扭頭就喊:「大伴,我的棍子。」
「行了,」隆慶朝他伸出手,「走吧。」
這麼著急忙慌的,怎麼看也不像是要早起練功,這是趕著去偷聽。
到了正殿,朱翊鈞還想躲在後面偷聽,隆慶卻牽著他直接繞過屏風走到了前面。
今日早朝的主要內容,就是討論接觸海禁的事情。群臣議論紛紛,從交頭接耳到爭論不休。整個朝會,比長安大街還熱鬧。
隆慶坐在高台上,一言不發。朱翊鈞用餘光偷偷看了他爹一眼,甚至覺得他爹的神思已經飛走了。
這麼吵是吵不出個結果來的,昨天隆慶說要將此事拿到早朝商議,也只是緩兵之計,這個結果,他心中也早有預料。
兒子希望推進的事情,他努力過了,實在不行,那也沒辦法。
等大家吵得差不多了,老成持重的徐階才緩緩出列,向正前方的隆慶躬身一拜:「老臣以為,現在正是解除海禁的最好時機。」
他一句話給這件事定了性,其他爭論便顯得毫無意義。
李春芳和陳以勤對他態度的轉變表示震驚,隆慶也坐直了身體,飄忽的神思又重新回到大殿。
徐階陳述了他認為朝廷應該開海的理由,其實和昨天朱翊鈞對張居正說的差不多,無非是從經濟、民生等各方面考慮,只是,他的陳詞一看就是準備好的,自然比朱翊鈞這個八歲小孩說出來的話,更加讓人信服。
朱翊鈞甚至能聽出,這份發言稿應該是他的張先生寫的。
而他認為,徐階態度的轉變絕不僅僅只是這些拿到朝會上說的原因。昨天回去之後,張先生一定拿出了讓他不得不鬆口的理由。
驚訝之後,隆慶臉上露出欣喜之色,隨即拍板:「這件事就交由內閣去辦。」
說罷,他就站了起來。太監高喊「退朝」,群臣跪了一地。
朱翊鈞也跟著跪下來,隆慶走過他的跟前,彎腰把兒子拉起來,牽著他轉到了屏風後面。
朝堂上只是一個決策,具體如何實施,還得下來之後,內閣召集相關人員開會商定。
後來,朱翊鈞查閱過大量福建送來的奏章,與張居正再次聊起這件事的時候,他才明白,令徐階不得不答應開海的根本原因是,短短几年時間,東南沿海走私商販迅速發展,已經有多個頗具規模的海商,朝廷若是再不放開海禁政策,他們之中極有可能再次誕生一個,甚至多個「王直」那樣規模的走私團伙。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