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聽明白了:「所以,這一戰真正的受益者其實是楚國。」
「是的,秦晉崤之戰之後,楚國開疆拓土,終於迎來了問鼎中原的契機。」
於是,朱翊鈞給這個故事做了總結:「一開始,秦國就不該千里迢迢進攻鄭國,更不該在不了解背景,也不做任何謀劃之下,滅了滑國。」
「但晉國也不該不考慮大局,趁一時之快在崤山殲滅秦軍。」
徐渭讚許的點點頭:「看來,殿下已經領悟到《孫子兵法》的精髓。」
「是什麼?」
「慎戰。」
朱翊鈞問:「怎麼說?」
「亡國不可以復存,人死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望殿下謹記。」
朱翊鈞站起來,繞過書案,走到他的跟前:「我知道,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這麼聰明好學,善于思考,領悟力強,還能舉一反三的學生實在難得。能給這樣的學生傳道受業,對老師來說,又何嘗不是幸事?
講完了兵法,朱翊鈞便催促王安上茶。徐渭一盞茶喝完,正要告退,朱翊鈞卻笑著眨了眨眼:「先生不急。」
他一揮手,回到書案後面:「大伴,幫我鋪紙研墨。」
馮保就知道,得了徐渭這樣的老師,光是學兵法怎麼夠。以他們這位皇太子的個性,那必定要想盡辦法,把人家一身的本領都學過來。
朱翊鈞寫了一副楷書,又寫了一副行書,拿給徐渭看:「先生覺得怎麼樣?」
徐渭看過之後,笑道:「楷書不錯,行書還需再練。」
朱翊鈞問:「哪裡不好?」
徐渭只給他看:「這裡,這裡,還有這一處,都不夠好。」
朱翊鈞把筆遞給他,親自抽了張乾淨的宣紙:「你寫給我瞧瞧。」
徐渭也不多想,提筆邊寫,一邊寫還一邊給他講,起筆如何,收筆時又當如何,才能自然而然的過渡到下一筆。
朱翊鈞在一旁聽得很認真,不僅他聽得認真,馮保和陳炬也一副求知若渴的模樣,跟著他們家小太子偷師學藝。
沒辦法,放眼整個大明,書法大家不少,朱翊鈞曾經在靈濟宮大會上偶遇的那位莫雲卿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像徐渭這樣,開創學派的僅此一位。
徐渭講過一遍,朱翊鈞便點點頭:「我記住了。」
他又換了筆,重新取一張紙,再寫一遍,之前,徐渭指出的問題,他真的全都記了下來,並且一一改正。
「徐先生你瞧瞧。」
徐渭本是低頭隨意掃了一眼,目光卻落在了紙上,許久未曾挪開:「好!」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