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四維什麼也沒講,都是他在講,白白得了一句誇讚。
但他今日對這位小太子真是刮目相看,雖然嘴上不提,心中卻有個大不敬的想法:他們這位每日沉迷聲色的皇上應該挪挪位置,讓太子來當皇帝,說不定更合適。
此時,朱翊鈞已經繞過御案,又回到了隆慶身邊。
隆慶神情中透露著幾分疑惑,似乎沒太明白朱翊鈞最後那個問題的用意。
朱翊鈞卻跟沒長骨頭一樣,靠在他身上,笑著問:「父皇,我講的好不好?」
「當然好!」隆慶攬著兒子大笑,「講得太好了,父皇還沒聽夠呢。」
「那我回去多讀些書,下次再給父皇講。」
「哈哈哈哈哈哈哈!」隆慶被他哄得樂不可支,「好!父皇就喜歡聽你講。」
今日進講已經結束,張四維卻沒有告退,他還有事相求,那封奏疏此時正躺在隆慶的御案上。
於是,趁著隆慶現在被兒子哄得心情大好,張四維將自己的請求又說了一遍。
朱翊鈞還奇怪呢:「張大人,我問你一個問題,你不會生氣吧。」
張四維誠惶誠恐,趕緊躬身道:「臣不敢,殿下請問便是。」
朱翊鈞問道:「張大人籍貫在山西平陽府,回鄉省親,三五日肯定不夠,三五個月,也未必能回來。那……你走了之後,你手裡的事情誰做呀?」
「……」
這問題問的,實在是很不給面子。事實也的確如此,官員回鄉省親,又不是八百里加急,來回一趟就得好幾個月,更別說在家中還得住上一段時日。
不管是翰林院、文淵閣還是六部,每個人手裡都有一大堆活兒要做,尤其是重錄《永樂大典》,修《世宗實錄》這種大工程,走一個人,那就得耽誤好幾個月的時間,眼看著進度就慢,那得拖到什麼時候。
其實皇帝心中也有這樣的擔憂,但不會有人直接問出來,回鄉省親,那是探望父母,大明以孝治天下,凡是都以孝為先,這麼問就顯得很不近人情,傳到那些言官耳朵里,說不得又要被罵。
但朱翊鈞年紀小,還不滿十歲,只是個孩子,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一臉坦蕩和真誠,絲毫看不出難為情。
張四維滿面愁容,目光哀婉:「臣已有十年沒有回鄉省親,上次回去是為母親守孝,家中還有老父,實在日夜惦念。」
最後幾個字,他幾乎是哽咽著說出來,朱翊鈞覺得再說下去,他似乎就要潸然淚下。
朱翊鈞看他這一臉哀怨,心道若是張先生或者申先生露出這樣的神情,肯定好看,張大人……
「張大人,你別哭呀!我就是問問,沒說不讓你回去。」
「……」
「就是!」隆慶說道,「張四維回鄉省親,賜白銀二十兩。」
張四維趕緊跪下謝恩。
朱翊鈞覺得他在這個時候提出回鄉省親,絕對不只是惦念老父親那麼簡單,一定還有別的原因。
轉念又想起前些日子,他去過一趟文淵閣,那時候他就看出這位張大人似乎不太高興。
朱翊鈞又想起那時候徐階剛走不久,便自然而然的以為張四維也是徐階的學生,他此時要回鄉省親和徐階有關。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