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皇長孫的團寵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2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隆慶精神不濟,看得十分不走心,多數都只看個票簽,不會仔細看奏疏的原文。

朱翊鈞閱讀能力強,速度快,一目十行,能用最短的時間通讀原文,並提煉重點。

大多數奏疏,尤其是科道官的奏疏,他都只是大約掃一眼,就過去了。

這種你彈劾我,我檢舉你的朝廷傾軋並不能引起他的興趣。

而他真正感興趣的是一封名為《請兵破虜四事疏》的奏章,戚繼光呈上來的。

戚將軍不但領兵打仗戰橫掃倭寇,戰無不勝,奏疏寫得也是文采斐然,朱翊鈞粗略看了一遍,只覺得慷慨激昂,熱血沸騰,忍不住又回頭細細品讀。

在這封奏疏中,戚繼光請求朝廷能賦予他一定權力,讓他方便訓練一支十萬人的軍隊,由他來將這支軍隊練成節制之師,主動出擊與韃靼廝殺一番,打幾個漂亮的勝仗,就可使俺答汗不敢輕易南下擾亂。

十萬強兵練成之後,就將他們分散到各處邊防進行練兵,這樣,其他邊防士兵也都可以訓練成為強兵。再用這些強兵來訓練駐守京師的軍營,京營的兵也將成為勁旅。

用這樣的軍隊去征伐韃靼,就可以無往而不勝。這是鞏固北部邊防的上策。

十萬大軍可不是小數目,關於士兵的組成,他也陳述了自己的觀點:如今的邊兵早已是老弱不齊,久無訓練,憚虜畏敵。京兵更是承平日久,竄身,本業早廢,已非精銳。

所以,這些士兵都是不能用的,他想要依照在浙江的做法,實行招募,加以訓練。

奏疏中,他還提到了兵部侍郎譚綸,請求與譚綸一起,選擇領兵將領時,不拘科甲與見任廢棄,與他們歃血為盟,同心共濟募練新軍。

朝廷要招募十萬新兵,巨大的花銷可想而知,戚繼光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冗兵可汰,冗食可裁,移修邊牆之費以資供需,撤戍邊之兵以資訓練,而買馬之費可省,屯田之政可修,非直強兵亦以富國。」

而後他又說,如果朝廷給不了十萬士兵,給五萬也行,經過他的訓練,也可抵禦韃靼,使其不敢南犯,保邊境十數年安寧,這是中策。

要是五萬也不行,那就給三萬,雖然不能保證一定成功,但完善關塞,嚴密防守,敵人進犯時,

也可以乘隙一擊。不過這是不得已的下策。

如果連三萬都不給,維持現狀,等韃靼南犯之時,那可就攔不住了。

「臣即不自愛,謂國威何惟!」

奏疏的最後,他還為他的治軍策略立下了軍令狀:「如或不效,臣甘欺罔之誅!」

朱翊鈞通篇讀下來,完整且詳盡的了解到從募兵、練兵到整個戰略部署。

「父皇,你快看看這個!」

朱翊鈞把摺子遞給隆慶,隆慶拿過來大致看了一下,眉頭就皺了起來:「十萬?」

朱翊鈞點頭:「對,十萬。雖然戚將軍在奏疏里說,五萬也行,三萬勉強可以,但我覺得還是十萬更好,他說這是上策。」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