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大笑:「父皇當然是去享清福呀。」
「我不要!」朱翊鈞想也沒想就拒絕了他,而後,也不行禮,也不後退,轉身就跑,一點規矩和禮數也不講。臨走之前,他還順走了御案上的一封奏摺。
他不拘禮節,也從未有人責備他,以前皇爺爺是這樣,現在父皇也是這樣。
隆慶看著他離去的背影,笑著搖了搖頭:「這孩子,你慢點兒,留神腳下。」
哪知朱翊鈞又折返回來,殿門外探進來個小腦袋:「父皇,這話以後不要再說了。」
他也不給隆慶機會,說完又跑了。
當皇帝有什麼好,天天被大臣盯著,時不時還得被人寫文章罵一頓。
當皇太子就不一樣了,只要把書讀好就沒有人罵。朱翊鈞讀書一向很好,什麼新書讀十遍,溫書讀五遍,在他這裡統統不存在,就算長一些的文章,他讀個兩三遍也能記得滾瓜爛熟。
他這個皇太子,從皇帝到大臣,只有誇獎他的,沒有罵他的。
就是他太聰明了,皇帝和大臣三天兩頭為了他的肩教育權極限拉扯。皇太子都十一歲了,內閣希望他能趕緊出閣講學,但皇帝只有兩個字——不急。
隆慶覺得兒子現在的教育方式就很好,他暫時還不想改變。不過張居正身為內閣輔臣,每日政務日漸增加,有點忙不過來了,得給皇太子再安排個老師。
畢竟張居正教了朱翊鈞這麼多年,開年之後,隆慶便讓他從翰林院推薦侍講人選。
朱翊鈞回到清寧宮,拿出那本奏章來,那是海瑞自己呈上來的,奏章內如主要是向皇帝和朝廷匯報他這半年多來的工作。
那些高拱和徐階的黨爭、士大夫的訴苦、科道官的彈劾,朱翊鈞其實沒多少興趣,他真正感興趣的是這本奏章里提到的,關於推行新政的內容。
之所以沒有拿出來和隆慶
討論,是因為他對這個新政也有許多不明白的地方,看隆慶那個樣子,這也「不甚解」,那也「不清楚」,朱翊鈞覺得,他父皇也未必能搞明白。
這篇奏疏很長,延續了各位大臣書寫公文的一貫風格,洋洋灑灑幾千字,有效內容需要閱讀者自己提煉。
其中夾著內閣所擬的票簽,但朱翊鈞還是親自將這篇工作匯報從頭到尾一字不差的看完了。
奏章中,零零碎碎講了許多海瑞這半年多來在應天十府的工作,除了巡視境內河流,興修水利,通流入海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推行新政。
朱翊鈞感興趣的正是這個新政,他拿出一張紙,一邊看,一邊將不懂的地方記下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