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皇長孫的團寵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6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朱翊鈞重複他其中一句話:「尋找和培育更優質的農作物……」

馮保順口答道:「是這樣。」

朱翊鈞卻說:「這有什麼困難的?」

馮保驚訝反問:「這不困難嗎?」

朱翊鈞卻又垂下眼眸,有些沮喪的說道:「可惜我不能時常出宮。」

「啊?殿下又想出宮去玩了。」

他倆從稅賦問題聊到了產業結構,又聊到農業革命,到最後各說各的,驢唇不對馬嘴。

「人丁絲絹」案拉扯了幾個月,內閣多次發文催促事件進展,拖肯定是拖不

過去了,均平稅銀,其餘五縣又不接受,事情眼看要陷入僵局,在多方討論之下,出過好幾個方案,大致意思是五縣承擔一部分,承擔一部分,比例不同而已,但均未能協商一致,最後改來改去,勉強給出一個。

「人丁絲絹」稅每年6145兩,仍舊由歙縣一縣承擔,但他們負擔的均平銀減少2530兩,由徽州府軍需銀1950兩,金衢道解池州府軍餉銀抽出580兩,合計2530兩進行沖抵。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和稀泥的方案,並且還成功把其他五縣摘出去了,他們一兩銀子也不用承擔,而是把其中兩千多兩稅銀攤派到了軍費開支當中。

此方案一出,大家都心照不宣,與此案件有關的各級官吏也表示此方案甚好,官民兩便。

只有海瑞在奏疏中提到,歙縣找到一份曾經當地頗有名望的鄉宦申文,說明「人丁絲絹」稅本就屬於徽州府,的確有胥吏作祟,才使得歙縣獨自承擔。

皇權不下縣,知縣頻繁調動,當地最有話語權的就是這些鄉紳鄉宦,他們的申文很有分量。

現在事情明了,其餘五縣對對事實真相置若罔聞,就是不肯均攤這筆稅銀。幾個縣上完鄉紳還組織起來,專門成立議事局,應對此事。

朱翊鈞算是看明白了,什麼民變不民變,就是這些掌握了土地、財富和話語權的鄉紳在搞事情,他們就是以此要挾朝廷,維護自己的利益。

朝中許多大臣同意的方案,朱翊鈞卻不同意。

他是皇太子,又是隆慶僅有的兩個兒子中的嫡長子,即便拋開這些不談,他在隆慶心中的分量也是及重的,這些大臣加起來也不及他。

隆慶自己沒什麼主見,也拿不出個解決方案,只能對大臣下旨:「再議。」

進講時,朱翊鈞心不在焉,詢問張先生對此案的看法。

張居正拿著書,無奈的看著他:「殿下現在的首要任務是……」

「讀書,我知道。」朱翊鈞雙手交疊著放在書案上,嘟著嘴,「因為我從頭關注此事,只是想最後能有一個公平的解決方法。歙縣受了兩百年欺負,其他縣聯合起來鬧事,所以,就該讓他們繼續被欺負下去嗎,這是什麼道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