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皇長孫的團寵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63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重點是,朝廷現在正在江南地區推行新政,為了讓老百姓了解「一條鞭法」,接受「一條鞭法」,積極相應和行動起來,喊出的口號正是「均平賦役,蘇解民困」。

這筆稅銀看起來是6145兩白銀,但這是折算生絲的價值,事實上賣了麥子,去浙江等地購買生絲,運回徽州府繳稅,成本翻倍。

如此看來,推行「一條鞭法」,將部分人丁稅攤入田畝,直接向官服繳納白銀,可以大大降低,降低老百姓的時間和金錢成本。

張閣老還給大家算了一筆帳,把「生絲」稅均平到六縣的田畝中,折銀繳納,比起之前,所繳納稅銀其實還要少一帶你。為了平息此時,朝廷在一段時間內再給予當地一些稅賦上的優惠,老百姓的負擔非但沒有加重,甚至還減輕了不少。

這聽起來是個完美的解決方案,案子本身得到了公平解決,老百姓的負擔也減輕了,更重要的是推行了「一條鞭法」,給其他地區的百姓做了個好的示範,也能起到一定積極推動作用。

設想很美好,但落實起來卻困難重重。因為連朱翊鈞這個十來歲的孩子也明白,此案件的根源並不在徽州六縣的老百姓,而在那些掌握更多資源的鄉紳手裡。

無論是均平「絲絹」稅,還是推行「一條鞭法」,減輕的都是老百姓的負擔,而通過清丈土地,統計出大量隱田,這些鄉紳就要承擔更多賦稅,只有維持原狀,他們才能利益最大化。

普通百姓每日都在為吃飽穿暖而奔波,朝廷這個解決方案頗顯誠意,稍微在民間造造勢,反對的人,立刻就能倒戈,轉而支持朝廷。

難搞的就是那些鄉紳鄉宦,他們才是鬧著要「民變」的那群人。

對此,張居正也早有準備,南京兵備道接到命令,立刻發放憲牌,派遣軍隊前往徽州府。

南京兵備道,就是南直隸地區的駐軍,憲牌就是捕人的票牌。

朝廷的行動並沒有事先通知徽州府衙,兵備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逮捕了一個名叫程任清的婺源縣人,據稱是他成立了議事局,也是他最先煽動老百姓議事。

程任清只是個腦子靈活,趁機搞事的秀才,年紀也不大,沒錢沒權,此時與他的切身利益並沒有太大關係,他這麼積極鬧事,除了想要渾水摸魚,就是背後有人指使。

與南京兵備道一起前往徽州的,還有錦衣衛。審訊是錦衣衛的看家本領,骨頭再硬,也有一百種方式讓你軟成一攤爛泥。

程任清很識時務,還沒在牢里過夜就招了,一口氣報出一連串名字,除了婺源縣,還有其他四縣的鄉紳鄉宦。繼而又查出這些人還曾雇兇殺人,要買帥嘉謨的命!

這些鄉紳鄉宦都有功名在身,甚至有些曾經做過地方官。程任清被捕,他們聞風要跑,官兵早已趕到,亮出憲牌,抓人。

這些人家裡養著相當規模的家丁,事實上與私人武裝無異,還妄想與朝廷對抗,但實力差距懸殊,最後只能束手就擒。

兵備道一夜之間逮捕了數十名當地有名望的鄉紳,錦衣衛在縣衙翻閱卷宗,凡是跟這些人相關的案子,結案沒結案的都找出來,什麼「投獻」「兼併」「隱田」「欺壓百姓」「強搶民女」該有的罪名應有盡有,並且公開審訊,接受百姓舉報。

案子審得很快,以上罪名加起來,都不是什麼要命的大罪,最後一條最要命——「謀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