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皇長孫的團寵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3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正德至嘉靖,尤其嘉靖朝後期,許多事情耽擱,軍費開支巨大,大興土木,藩王、士紳、地主兼併土地,國家財政銳減,國庫入不敷出,天災不斷,戰爭四起,內憂外患。

治理天下,需要有大的方向和國策,也有迫切需要處理之急務。張居正呈上《陳六事疏》,正是要解決當務之急。

省議論,簡而言之就是少說話,多做事。張居正在奏疏中引用了申屠嘉的話:「為治不在多言,顧力行如何耳。」

朝堂之上眾言盈庭,各執己見,爭論不休。提意見一個比一個話多,能幹實事的卻是鳳毛麟角。

他拿嘉靖二十九年,俺答進犯之事舉例,正是因為意見太多,遲遲不能決斷,使得嚴嵩誤國,屈服於韃靼卻還能穩居首揆。

最後,張居正也給朱翊鈞提供了解決方案:「伏望皇上自今以後,勵精治理,主宰化機,掃無用之虛詞,求躬行之實效。」

他給朱翊鈞舉了兩個例子:唐憲宗力排眾議,任用裴度為宰相,平定淮西節度使吳元濟的叛亂。另一個是魏文侯不顧大臣上疏誹謗,堅持用樂羊征戰,終大勝而歸。

張居正通過這兩個故事都告訴朱翊鈞:「欲為一事,須審之於初,務求停當,及計慮已審,即斷而行之。欲用一人,須慎之於始,務求相應,既得其人,則信而任之。」

最後,他希望朱翊鈞能告誡大臣,廢話少說,多干實事。

朱翊鈞抬頭,看到今日為他進講的申時行仍候在一旁,他招招手:「申先生,你過來。」

申時行趕緊上前:「陛下。」

朱翊鈞說道:「你來擬一道聖旨。」

申時行一愣,他今天只是來給皇上講課的,擬聖旨並非他的工作。

朱翊鈞卻說:「讓你擬,你就擬。」

「是。」

聖旨是給朝廷各衙門的,尤其是都察院和六科給事中這倆言官部門。

「今後各宜仰體朝廷省事尚實之意,一切奏章,務從簡切,是非可否,明白直陳,毋得彼此推諉,徒託空言。其大小臣工,亦各宜秉公持正,以誠心直道相與,以勉修職業為務,反薄歸厚,尚質省文,庶治理可興,而風俗可變也。」

內容張居正其實都已經提出來了,朱翊鈞就是讓申時行組織組織語言,以聖旨的形式寫下來。

振紀綱,說的是紀律,也是法律。太祖高皇帝在立國之初就頒布了《大明律》,洪武至天順時期,法律異常殘酷,在這種高壓環境中,官員過得戰戰兢兢,連合理的意見也不敢提。

對此,張居正提出:「故情可順而不可徇,法宜嚴而不宜猛。」他還建議朱翊鈞:「敕下都察院查照嘉靖初年所憲綱事理,再加申飭。秉持公論,振揚風紀,以佐皇上明作勵精之治,庶體統正,朝廷尊而下有法守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