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看出,這些附庸風雅的文士,個個衣著不凡,家裡在當地也都有些名望。
莫雲卿挨個向他介紹一遍,朱翊鈞只對三個人影響深刻。一個叫顧憲成,一個叫朱國祚,還有一個叫董其昌。
董其昌是莫雲卿的師弟,跟隨他的父親學習書法。據說是幾年前鄉試,董其昌文章寫得雖好,卻因為字不夠漂亮,排名在自己侄子之後。
董其昌深受刺激,發誓要練好書法,再上京考進士。
一開始,自己練顏真卿的《多寶塔帖》,後拜師莫雲卿的父親莫如忠,改臨摹王羲之的法帖。
這次朋友小聚,他也帶來了自己近期的書法作品,朱翊鈞跟著看了一眼。
雖然只練了短短几年,與莫雲卿的字比不了,卻已然能看出書法大家的潛質。
顧憲成就更有意思了,他今年考了
應天府鄉試第一名。
朱翊鈞在德安聽講學,何心隱對程朱理學冷嘲熱諷,李贄更是大肆批判。
顧憲成不同,他對程、朱二人推崇備至,認為朱熹是繼孔子之後集儒學大成之聖人,周敦頤創建理學之功不在孔孟之下。
他還批評王守仁「無善無惡」之說是來自佛學禪宗,並反對不學不慮的見成良知說。
不管是倡導心學,還是反對心學,倡導程朱理學,還是反對程朱理學,朱翊鈞都會認真聽他們的見解。
但就跟茶館裡聽書一樣,聽完了,並不忘心裡去,也不會影響他什麼。
不過,他發現不管是何心隱還是顧憲成,但凡不是只追求藝術,而是在思想境界上有所追求的人,都很鍾情於講學和議政。
不對朝政點評一番,批判一下權相,體現不出他們這些思想家的獨到之處。
事實上,他們既不了解朝政,也未見過自己口中的權相。這仿佛是個熱門話題,只要敢聊,敢說,就能獲得流量。
最讓他感興趣的人是朱國祚,此人與他同年,十八九歲的年紀,卻是幾人當中話最少,也最沉穩的。
無論顧憲成說什麼,縱使他眼神中表達不贊同,也不會出言辯駁,只是安靜的聽著,仿佛這一場聚會,於他而言,只是個意外,而非他本意。
相比而言,朱翊鈞倒是對此人更感興趣,問起他功名之事。
朱國祚只說參加了今年的秋闈,沒中。
這倒也沒什麼,朱翊鈞安慰他,畢竟他年紀還小,好事多磨。
一旁的馮保忍不住在心中感嘆,此時的江南地區文化之鼎盛,名士雲集,別的地方遠遠不及。
隨隨便便一場聚會,未來的狀元、閣臣、東林領袖、書畫家、收藏家聚齊了。
席間,眾人推杯換盞、詩詞相和,又吩咐書童鋪紙研墨,開始即興創作。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