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皇長孫的團寵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8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就在大戰一觸即發之時,情況驟變。

洪武二十五年,高麗大將李成桂帶領軍隊殺回平壤,推翻高麗王朝的統治,建立「李氏朝鮮」。

同年,李成桂向大明稱臣,對將「朝鮮」「和寧」作為預備國號上奏給太祖高皇帝裁定,太祖高皇帝表示:「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

李成桂表面稱臣,暗地裡仍是覬覦遼東土地。太祖高皇帝一心對付北元殘部,對於周邊小國諸多忍讓。

因此他下令將三萬衛和鐵嶺衛都遷徙到遼東,這就等於將鴨綠江、啊也苦河一帶的土地白白送給了朝鮮。

不僅如此,老朱還頒布《皇明祖訓》:「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在他看來,周邊土地都是偏僻的蠻荒之地,是沒有用的土地,不足為惜。

後來的小朱們當了皇帝,就以《皇明祖訓》為信條,安南、緬甸、奴兒干都司……能夠放棄的「蠻荒之地」都不要了。

其中以世宗為甚,哈密、河套、關西七衛,全都因為關閉嘉峪關而放棄。

朱翊鈞和他的祖宗們有著截然不同的想法,在錢財方面他可以吃點小虧,但大明僵局寸土必爭。

不過,這都快過去兩百年了,就算他想收復失地,也需要一個契機,無端朝鄰國開戰,不占理。

「公子?公子?」

老人喚回朱翊鈞的神思,此時馬車已經到了劉綎府上。朱翊鈞從馬車上下來,忽然想起:「還未請教先生性命。」

老人跟著他下了馬車:「在下李時珍。」

其實,剛才李時珍求見王世貞的時候,朱翊鈞就聽到了,否則也不會駐足。

但他還是擺出驚訝之色:「原來是李先生,久聞先生大名。」

李時珍比他還驚訝:「你知道我?」

朱翊鈞點頭:「你曾經擔任過太醫院院判,還替我祖父看過病呢。」

李時珍只在太醫院做了不到兩年的院判,就辭官回鄉開醫館去了。左思右想也不記得自己診治過哪位湖廣籍高官。

朱翊鈞熱情的將他迎進院子,又吩咐人去準備酒菜,這才坐下來,翻閱他的書卷。

因為還沒有刊印,這些都是手稿,封面寫著《本草綱目》。

朱翊鈞雖然不通醫理,但看過一些相關書籍。尤其是本草,人命關天,藥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