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歷朝歷代,都會動用全國之力官修本草。大明也曾修過,在弘治年間,由當時太醫院院判劉文泰主持編纂《本草品匯精要》,現在就藏於宮中。
況且,本草類書籍,一般都是在前人的著作基礎上,進行增補,像拼積木一樣,一塊一塊越拼越多。
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光看名字就知道,與別人不同。「綱目二字」體現出分類和邏輯。
朱翊鈞一邊翻看,李時珍一邊給他介紹:「數十年行醫及查閱古典醫籍,我發現歷代本草書中皆存在不少錯漏,決心重新編纂一部新的本草書籍,將錯誤的糾正,重複的刪除,遺缺的補上。這也是家父臨終前的遺願。」
「《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是宋代官修本草,我以此為藍本,參考八百多部典籍,由於藥名混雜,往往弄不清藥物的性狀與生長情況,前代醫家眾說紛紜。
「例如遠志,陶弘景說它是小草,像麻黃,但顏色青,開白花,宋人馬志卻認為它像大青,並責備陶弘景根本不認識遠志。」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嘉靖四十四年,我多次離家,外出尋藥,從湖廣、到江西,從南直隸,到北直隸,再到關外,到訪過許多名山大川,也弄清了許多疑難問題。」
「這裡,只是我這幾年遊歷北邊,匯總的一部分書卷。《本草綱目》收錄藥材近兩千種,藥方一萬於首,還繪有藥圖一千餘副,總計五十二卷。」
朱翊鈞翻開書卷,果真有圖,每一種都畫得栩栩如生,甚至還有點可愛。
他問李時珍:「這是你畫的?」李時珍搖頭笑道:「是犬子建元所畫。」
朱翊鈞又問:「其他書卷在何處?」
「在蘄州老家,我在那裡有一間醫館,以自己的字為堂號——東璧堂。」
說到這裡,他嘆了一口氣:「此次經過南京,本想求王世貞大人為《本草綱目》作序,再找南京的書商刊印,希望天下醫者能儘早看到這份最新的本草集,造福百姓,只可惜……」
只可惜王世貞受了打擊,現在沒有這個心情。
朱翊鈞合上書卷,鄭重道:「王世貞乃文壇大家,確實文采斐然。若你旨意要他為《本草綱目作序》,我能辦到。」
「我的文章大抵是沒有王世貞作得好,但應該也查不到哪裡去,畢竟他那一科進士,拔群者都曾做過我的老師。」
說到這裡,朱翊鈞笑了笑:「你若不嫌棄,我也能為你作序。你也不用找什麼書商,《本草綱目》我替你刊印,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這說話的口氣大得沒邊兒,李時珍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究竟是什麼人,能有這樣的本事。
他向朱翊鈞一揖:「還未請教公子姓名。」
朱翊鈞也不想拿李誠銘的名字忽悠他,展開一張宣紙,取出隨身寶璽印在紙上,再舉到對方眼前。
李時珍先愣了片刻,驚得往後連退數步。終於明白他剛才所說祖上在湖廣生活,自己還曾為他祖父診治是什麼意思。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