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漢與他這位大伯顯然不是一路人,以前關係就不好,現在更不好。
張若蘭邀三娘子一同品茶,女人在一起閒聊,聊著聊著,話題就拐到了感情上。
與張若蘭一筆,三娘子的婚姻毫無感情可言。她九歲時,就被父親送給了俺答這個五十多歲的老頭子。現在她二十七八,風韻猶存。理想中的如意郎君是蔡可賢那樣,容貌人品才學俱佳的謙謙君子。現實確是家中有個七十好幾,身體每況愈下。
三娘子最害怕的,是俺答命不久矣,而按照蒙古習俗,俺答一死,他就要嫁給俺答的長子辛愛。
辛愛,也是個五十多歲,又老又丑的老頭。況且,他們之間早有嫌隙,辛愛若是娶了她,奪走她手中軍政大權,那她的苦日子還在後頭。
朱翊鈞覺得,在關於辛愛的事情上,大明、把漢、三娘子的立場是一致的,此人最好死在俺答之前。
回京之後,朱翊鈞想起個人,寧夏副總兵哱拜。當時遊歷寧夏,發現此人手下多蓄亡命之徒豢養為家丁,號稱「蒼頭軍」。
朱翊鈞當時就覺得這種以豢養家丁的方式組建軍隊非常不靠譜。戰事頻發的時候,可以以重賞驅使他們作戰。一旦沒有那麼多仗可打,這些亡命之徒就將成為不安定因素。
要麼重金將他們養起來,國庫吃不消,要麼放任他們在當地胡作非為大肆斂財,百姓吃不消。
既然朱翊鈞已經預測了結果,那麼就要早做打算。哱拜是王崇古招回來的,那就讓王崇古去解決。
王崇古老謀深算,花費四年時間,總算給了朱翊鈞一個滿意的答案。
隆慶初年,有一位光祿寺卿靳學顏,他提出最耗費天下錢財的,是各地軍隊。兩陣相對,衝鋒陷陣、摧毀敵軍,是軍隊的實際效用。
邊防常年戰亂,兵士不足,只能用鄉間百姓充當,而內地許多人,當了一輩子兵,卻沒有機會上一次戰場。
所以,他提議,應當規定按期限輪番守戍,也就是換防。
這個思路非常好,除了省錢,優化資源,還能確保各地能夠保持高度戒備狀態,隨時應對各種突發情況。使其在不同的作戰環境中發揮最大的戰鬥力。
更重要的是,還能降低邊將反叛的風險。
當時,身為兵部尚書的王崇古開始著手此事,分批少量將哱拜的部下與軍隊調往全國各地。
哱拜雖然心裡有點想法,但全國各地都這麼幹,也不是只調走了他的人,戚繼光、李成梁、麻貴、劉顯都被抽走了精銳,他也就不好說什麼了。
況且,此事由王崇古牽頭,他在大明能有如今的地位,全都是王崇古給他的,他更不敢有半句怨言。
三年多時間,連他兒子都被調去了別處,新來的官兵,又不是他的家丁,聽從總督和總兵的調遣,他這個副總兵的權力正逐步減少。
過兩年,王崇古還打算將他也調去別處鎮守,遠離寧夏。
朱翊鈞與馮保和張居正討論過此事,二人都認為這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在萬曆三大征中,哱拜的叛變雖然存在許多客觀因素。但哱拜身為外族,在當地勢力過大,朝廷難以控制,卻也是主因。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