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覺得這個儲備糧可以接受:「不過,比起憲宗時,還差一些,來年還需繼續努力。」
雖說暫時還比不了憲宗,但和孝宗、武宗、世宗、穆宗比起來,朱翊鈞和他的內閣可真算是賺錢小能手。
不但會賺,還會省。
憲宗那是一百年前的事情,以現在這個發展趨勢來看,追上甚至超越,那是遲早的事。
「這一年不白干,都不白干,文武官員,無論大小,俸祿一律上調。」
皇上雖然把大臣當牛馬使喚,一個個累得都沒心思再娶兩房妾室。但在漲工資這個問題上,皇上也一點不含糊,比他的祖宗們大方多了。
「對了,」朱翊鈞you想起個事情,問殷正茂,「全新的寶鈔製作進展如何?」
殷正茂回道:「已經快完成了,改日呈給陛下過目。」
新版大明寶鈔和原來的比起來,從紙張,到圖案,完全不同。不再使用桑皮紙,而是加入了特殊材料,並織入銀線,摸起來有些硬,有些滑,很有韌性,不易損毀。
現在國庫白銀儲備充足,可以用作準備金,以保證其信用,不會出現一夜之間,變為廢紙的情況。
太祖高皇帝企圖利用帝國的威信,強制推行寶鈔,給官員發放俸祿、給軍士發放軍餉,收取稅賦卻只要銀錢和實物,導致百姓根本不敢收這東西,大明寶鈔形同虛設。
朱翊鈞吸取教訓,明年先在順天府範圍內,小規模試用。官員的俸祿、軍士的軍餉,一半分三份,祿米、白銀和寶鈔各一份。百姓繳納賦稅,可以選擇白銀,也可以選擇寶鈔,地方官必須大力宣傳寶鈔。
當然,光是這樣,力度還不夠。需要百姓切實體會到了用寶鈔的便利,才會主動忙著朝廷宣傳。
最有說服力的理由是,「一條鞭法」雖然杜絕了地方官吏層層剝削,但白銀取代實物繳稅,卻有一個弊端,那就是火耗。
百姓繳稅交的都是碎銀,官府收上來,需要熔化重鑄為銀錠,再上交國庫。金屬融化再重鑄的過程,會有一定的折耗,這就稱之為火耗。
考成法給地方官吏制定了任務,必須實收多少碎銀,地方官吏也不會倒貼,這個火耗當然就要在徵稅的過程中,向老百姓加征。
於是,無良官吏就在其中發現了生財之道,加征的「火耗」大於實際「火耗」,差額部分就歸他們自己。
江南富庶之地,賦稅多,一兩銀子也就加征一二錢火耗,偏僻州縣,火耗能達到三四錢。
秋天徵收賦稅的時候,就有不少官員向朱翊鈞提過此事。這就是平白給百姓增加負擔,富庶地區,一二錢也就算了,那些偏僻地區,本來就窮,還要多征四五錢的火耗,這和以前被層層盤剝有什麼區別。
若是以後遇到個天災人禍,糧食收成不好,地方官吏為了考核達標,還要從中牟利,說不得火耗加得比正賦還高。
推行「一條鞭法」本是為了利國利明,這麼一搞,說不得百姓負擔更重,還要不要人活命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