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六州歌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94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好姐姐,妹妹從良了。」浣聲苦笑著截住她的話,又轉到先前那二小姐身上去,「我瞧著她行動不便,卻要盛裝出門,想是參加什麼重要的席會?」

「嗨,她那是進宮去服侍太后娘娘的,什麼尋常宴啊會的,人家才看不上——」麗娘說到這兒卡了一下,轉了話鋒認真道:「這二小姐不是什麼和善的人,你以後來再遇上她,還是儘量迴避,能不往她眼裡扎就千萬別惹她注意。」

浣聲柔順地點頭,鬆開攥著袖擺攥得發白的指尖。

這廂,傅景書過了應天門,明岄交出自己的刀,依然推著她走。

這條路她走得越來越多,越來越熟悉,過幾道門,有幾層守衛,何時換崗,何時落鎖……她皆瞭然於胸。

「景書小姐來了。」長壽宮的內侍向她作揖,因她不能站立,而將腰彎得更低。

她看清對方的手勢,微微頷首。

皇帝在朝會後留秦相爺單獨議事,還沒有結束。

抱朴殿周圍十步內無一人,只有順喜立在外廊聽宣。

殿內靜悄悄的,御案上攤著一本奏疏,站在案前看它的不是皇帝,而是秦相爺。

明德帝在看東牆上的一幅題詞,待時間夠了,才開口問:「你覺得怎麼樣?」

「調整過後,可以試行。」秦毓章的回答向來能短便短。

「朕也是這麼想。」明德帝說:「西北戰事起了兩月有餘,朝中無人提出怎麼安置這大批的流民。但朕一直記掛著,怕處理不好,釀出大禍。朕一直等著建言上來,沒想到先來的不是荀卿,而是賀今行。」

一封《流民安置疏》,只寫怎麼安置因戰亂而流徙的百姓,隻字不提其他。

秦毓章便也只說辦法:「其一,流民目前聚集在衷州與銀州一帶,就地徵兵操練,可行。但練兵所需糧草武器,是個大問題,怎麼徵集供應需要政事堂再議。」

「其二,讓各州縣建收容所接收流民,組織墾荒,抓緊秋播,可行。但不能讓他們自己劃數,自己說自己收多少,得朝廷下定額。這數額讓戶部來定,也好給這些收容流民的州縣減免賦稅。」

好處必須要給,否則當地百姓易有怨言,官府也易出偷工減料、濫竽充數之流。

「就拿涼餉抵扣。」明德帝乾脆地下了令,又加一句:「這收容所,優先收容入伍的新兵家屬,以及老弱病殘。」

「是。」秦毓章拱手應了,再道:「其三,重啟暫停的水利、官道甚至行宮等工程修建,將剩餘的流民分散到各項工程上去。寧西的銀鐵礦,江南的太平大壩,還有各地的水利常規修繕,確實都需要人。但要把人遷徙過去,一則路途遙遠,一路皆需官府賑濟,賑濟難出;二則流民四處流竄,也易擾亂治安。」

各地距離秋收還有一段日子,前些日子又加征了涼餉,都過得緊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