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六州歌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9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兩個禁軍被圍在人牆裡,左右出不得,一怒之下揮起長矛。

「官差打人啦!」不知誰喊了一聲,老百姓們頓時也抄起扁擔板凳之類的傢伙什。

場面就要控制不住之時,齊子回及時趕到,「住手!」

他連傘都來不及打,下車就立馬擠進人群,擠到王老伯身邊,「你們沒事兒吧?」

確認這對祖孫沒受傷,齊子回才去找禁軍:「我乃薈芳館教諭齊子回,敢問官爺,不知這位老人所犯何事,你們要帶走他?」

「齊先生。」禁軍聽說是薈芳館的先生,頓時客氣許多,「按律,擊鼓上奏者,需杖三十。這老人自己承認敲了登聞鼓,我們才拿他的。」

齊子回一聽,頓時皺起眉。他也知道這條律例,先前勸說王老伯從長計議,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對方拿人有理有據,並非胡來。他不好以勢壓人,但也不能放任不管,便忝臉拱手道:「幾位官爺,我等知曉律例,無意阻止公幹。但是這位老人年逾古稀,必定受不住杖刑,不知可否通融一二?」

禁軍不肯,「之所以有此規定,就是為了防止有人拿著雞毛蒜皮的小事來擊鼓,浪費公器,豈能因為對象年齡不同就隨意免責?」

齊子回便問:「那可否由他人相替?」

禁軍還是不肯,「誰擊鼓誰伸冤誰受刑,這是規矩。若是由別人來替,那到時候引人上殿奏對,該引誰?齊先生,我們也是按律行事,您就別為難我們了。否則上面問責,我們當真擔待不起。」

齊子回面露難色,暗自思索該怎麼辦。

在旁的老百姓聽完他們的對話,都稀奇道:「官爺們這話說的,拿雞毛蒜皮去煩擾陛下,要挨板子沒毛病。可如果確定上奏的是大事,也要打板子,會不會太不講道理了?」

「對啊,你們三十棍直接把人打死了,那人還伸什麼冤吶?自個兒不就成冤魂一縷了。」

「老頭兒,你那干孫子被判了什麼罪,有多大的冤情?不如說出來讓大伙兒分辨分辨,該不該擊這登聞鼓。」

眾人都看向王老伯,包括那幾個禁軍。

老人囫圇說:「我也不曉得什麼罪名啊,傳的是什麼蓄奴,什麼犯禁之類的話。」他搞半天也沒搞懂,只堅信一樣道理,「可我了解那孩子,不可能幹出一件壞事的。」

百姓們樂了,「真是奇了怪了,你都不知道判的什麼罪,有多大水分,那你替人伸什麼冤?莫不是連順天府衙門都不知道朝哪邊開的吧?」

「你說是干孫子,那就不是親生的嘛!不是親生的還費這麼大勁兒,何必呢?現在還把自個兒搭進去了。」

「休要胡說!」王老伯嚷道:「我們關係可好,不是親生,比親生的還好!」

買傘的火上澆油:「怎麼個好法?人都說慈母多敗兒,說不定只是你覺得他好,實際上他壞得流膿!不然官府怎麼要抓他,還要砍頭?」

「你放屁!官府的要抓他,那肯定是官府的人弄錯了!」王老伯要去捂那賣傘的嘴,可那小子腳滑,他追不上,只得停下來。他揩了把汗,乾脆取下斗笠,滿頭白髮冒著熱氣,將細雨熱成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