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怎麼也跟著起鬨?」祝予懷按著頭,只覺得腦仁疼,「這名頭竟傳到了澧京……文人之筆,武人之刀,還真是哪樣都不容小覷。」
祝予懷的祖父溫仲樵早年捐建了一座書院,就坐落在落翮山山腳一帶,名為寒泉書院。「寒泉翁」之名,也是這麼來的。
拜師以後,祝予懷在落翮山待了將近六年,為數不多的消遣方式,便是在谷中置案畫竹。書院裡的書生不乏有愛閒情野趣的,閒時也會上山來放鬆踏青,一來二去,總有偶遇的時候。祝予懷不是孤傲的性子,見有客來也會笑談幾句,斟幾盞清茶給他們解渴。
那些書生寒窗苦讀數載,乍一看見山間有這麼個不為功名所累的同齡人,自在逍遙如空谷之白駒,俱都欽羨不已。
一傳十,十傳百,人人便都知道了落翮山中有位出塵脫俗的君子,談吐不凡,矯矯不群,頗有古時名士之風。
那些愛舞文弄墨的書生回去後寫了不少詩詞傳唱,甚至集結成了冊。書院裡詩文滿天飛的時候,祝予懷還一無所知地窩在山裡數竹子。
裘平生住在山中是為了打理藥田,一面還在留心打探自己徒弟的下落,並不隱居避世。故而易長風也會時不時地替溫老夫人跑個腿,送些被褥衣裳或是時鮮蔬果上山,有時還把德音也給捎上來小住。
就這麼著,某一天易長風上山時,給德音帶了她念叨了很久的話本子,順便給祝予懷帶了本據說在雁安文人間風靡非常的詩集。
易長風並不懂什麼詩詞,他挑中這本的原因,純粹是看它賣得太好了,沒忍住買了一本。
祝予懷看完那詩集之後,一個人望著後山的竹林呆滯了很久。
之後連著兩個月都沒敢出門畫竹子。
「您跟我透個底。」祝予懷一言難盡地擱下勺子,「聖上……不會真信了這些捕風捉影的虛名才要見我吧?」
書院裡頭瞎傳傳就算了,舞到聖前,這都可以算欺君了吧?
祝東旭止了笑,輕輕搖了搖頭:「聖上日理萬機,眼下又出了圖南山一案,自然不會只為了些民間傳聞便要召你。」
聽到圖南山三字,祝予懷心思一轉,隱約有個猜測。
自多年前瓦丹王格熱木一統十二族,朔西邊境便戰事不斷。衛家長年戍邊抗擊外敵,手握重兵的時間久了,難免叫身居高位者放心不下。
衛家這次願將小兒子送入京中,為的就是向皇帝證明朔西並無不臣之心。朔西給出了這樣的誠意,可衛聽瀾卻在臨近京城時出了事,若朝廷對此不管不顧,寒的就是邊關將士的心。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